【两会微评】“稳”字当头,基础更牢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总书记一席话,让广大农民备受鼓舞,也让农业农村系统的干部职工更感责任在肩。

  粮安天下,农业稳,则全局稳。面对接下来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还需要瞄准深层次矛盾问题,打牢基础、补实短板,通过调结构、抗风险、提水平,把“稳”字当头落实落细,继续发挥好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作用。

  种粮面积要稳。小满已过,芒种将至。农业耕作的重要时期,一定要防止因疫情趋缓而放松种粮的倾向抬头,不断细化“藏粮于地”具体举措。继续推进粮食生产省长责任制落实,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耕地土壤污染治理、秸秆利用和农膜回收,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和保护。要加快推进农产品结构调整。以后,地里种什么,要和居民吃什么相匹配,适当扩大优质麦、优质稻、高产大豆、高质量杂粮杂豆的种植面积。

  科技支撑要稳。让“藏粮于技”在关键环节、关键时刻显威力。要发挥体制优势,搞好民族种业,扩大粮食作物、畜禽品种和特色作物的良种联合攻关。要在生产过程、收获储运等环节,提高技术含量,减少损失浪费,尤其是把高效技术贯穿粮食生产全过程。通过科研技术攻关,做好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重大病虫害防控。

  政策措施要稳。要在农业支持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农村改革等方面,保持政策的精准性、稳定性,提高措施的含金量、可操作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并在脱贫攻坚、农业生产、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政策举措。前不久,农业农村部也已经梳理出了2020年的65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向社会公布。这些政策措施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产品质量要稳。小康之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15年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稳定在97%以上。这种稳中向好的态势,成绩来之不易。继续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还需要依靠更严的监测管控、更高的质量标准、更新的治理模式,让质量兴农落地生根。

  产销衔接要稳。要让农产品不但产得出,还能存得住、运得出、能进城,价格还不能大起大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正是夏粮开机收割、夏季农产品陆续成熟上市的时候,夏粮收购工作也已经开始。今年要着力解决卖粮难、粮价低等问题,让每一位种粮人的辛苦付出都能有好的收益。菜果肉蛋等农副产品供给也要压实责任,着力建设好产地市场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降低鲜活产品损耗,择机卖出好价。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基础在农业。只要我们稳定农业生产、端稳国人饭碗,我们将不惧任何风险挑战,在困难和问题面前,都能始终保持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