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微评】让产业扶贫更有“自信”
   

  ~“我们叫‘马铃薯之都’,他们叫‘马铃薯之乡’,都好!”这是5月22日全国人大代表费东斌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市场比较时的回答。“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对产品自信尤为重要。这也给我们产业扶贫提了个示:在发展种植上要多花心思,要多产精品、以质取胜,决不能因为是扶贫产品而打折扣。

  卖扶贫产品不能光靠“同情”。一些扶贫产品广告都在用“求助、遇困”等词儿来吸引人,有时候反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高品质;消费者出于“帮助”心理来购买,并不过多在意产品本身。这可不是可持续的办法。

  老乡对自己种出来的产品,一定要有自信。我们国家的原来832个贫困县基本上都有主导产业,拥有4100多个产业专家组,有条件的贫困村还建立了特色产业基地,可以说“没有种不出来的产品!”而目前全国已经认定扶贫产品4万多个,每种扶贫产品都有它发展的独特优势,每寸土地都有专属于它的环境气候。良好环境+独特气候+专家指导+老乡用心管理,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扶贫产品是独一无二的、质量是有保障的。

  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并通过市场卖给有需要的消费者,这是产业扶贫成功秘诀。贫困地区的产品更有特色、更有质量,我们的产业扶贫也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