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发现,报告在形式和内容上至少出现了十个“之最”和“首次”。
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公共卫生事件延迟
报告提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起草时间最长
由于疫情影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时间历年来最长。
据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一般从上一年10月份开始,在3月份两会召开前结束。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两会因之延迟,直到5月中旬,政府工作报告仍在起草中。
报告的工作时间跨度40年来最长
往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报告上一年度的工作情况,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不仅报告了上一 年度,还报告了今年前几个月的工作情况。因此,报告第一部分标题是“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而非往年的上一年份工作回顾。
报告字数40年来最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仅有9500字,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短。往年政府工作报告多在1.5万字以上,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是1.6万字,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是1.75万字。
今年全国两会,由于疫情的影响,会期适当缩短;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等将采用视频方式进行;邀请部分在京的中外记者采访会议,不邀请境外记者临时来京采访。在此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篇幅也大幅压缩,体现“实干为要 ”。
首次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李克强解释,这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 “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 “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 “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在2015年及以前的年份,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发展一般设置具体数字作为预期目标。从2016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设置弹性目标,2016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定位在6.5%-7%,2017年、2018年均设置在6.5%左右,2019年的GDP预期增长指标设定在6%-6.5%。
我国城镇化率首超60%
报告提出,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曾提提及,过去五年,全国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近1400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首提贫困人口、贫困县全部摘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由此,今年工作的预期目标之一是: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报告还提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首次设置抗疫特别国债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今年将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首次要求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中央本级支出安排首次负增长
在诸多困难挑战之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前所未有。如,2019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就同比增长6.5%。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