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突出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体现了对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深刻把握,指明了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方向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我们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但也要看到,粮食连年丰收,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眼下,粮食需求量刚性增长的压力,粮食增产边际成本持续增高的挑战,日益严重的“谁来种地”问题,不断凸显的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等等,这些问题交织叠加在一起,时刻都在提醒我们: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我们必须要扛稳扛好。
扛稳重任,要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做文章。一方面,要“藏粮于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耕地。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好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个重要底线。另一方面,要“藏粮于技”,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们不但要向土地要粮,还要向科技要粮。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促进粮食生产能力可持续增长。
扛稳重任,要在调动和保护“两个积极性”上下功夫,即农民种粮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既要通过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升粮食生产的回报率,让农民种粮有账可算、有利可图,不再“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还要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让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切实激发起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扛稳重任,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动真格。这项工作,决不能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更不能搞运动式调整,而是要找准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所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稳定粮食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欧阳优 来源:经济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