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而有质量,体现了党和政府念兹在兹的教育情怀,彰显着一个文明大国崇智尚学的价值追求。
——中国网观点中国2019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十六
唐华 中国网评论员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共出现了26次,成为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而有质量,体现了党和政府念兹在兹的教育情怀,彰显着一个文明大国崇智尚学的价值追求。
教育公平,让寒门也可以出贵子
实现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让寒门也可以出贵子。
长期以来,教育水平的差距是我国城乡差距的一个显著表现。乡村教育落后,很大程度上在于办学条件差。由于条件艰苦、待遇低,老师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师资严重缺乏,教学设施落后,导致大额班的存在,进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学生缺乏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因此,改善乡村教育,首先就要解决办学条件的问题。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
过去一年,我国在保障教育公平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日前,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2.2亿平方米、体育场地2.1亿平方米,购置学生课桌椅3420万套、图书6.24亿册、教学仪器设备2.99亿台件套。
这些数字带来的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学条件的明显改善。无论偏远山区还是边陲小镇,配置齐全、环境整洁的乡村学校不再少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不再是奢侈品。乡村教师的待遇也有了大幅提升,让更多人有了坚持“教书育人”理想的信念和勇气。
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
实现有质量的教育,意味着要在过去强调的“人人有学上”的基础之上,还要让“人人上好学”,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对良好教育的迫切需求。
如今,望子成龙可以说是为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教育投入几乎成为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一项支出。其目的无非就是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名师指导和培训。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大部分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孩子难以得到均等的机会。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稳步推进,其中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占98.78%;全国共购置数字教育资源1428万GB、计算机510多万台,90%以上的中小学实现网络接入,不少农村孩子也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着互联网教育带来的红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继续呈现稳步发展态势,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的教育正朝着“公平而有质量”的方向大步前进,为民族之崛起赋能助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