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新时代,如何开辟新路径破解“空心村”问题?2018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围绕相关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杨安娣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空心村”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环境卫生,产生养老问题。事实上,为了解决“空心村”问题,我国很多地方都采取了一些整治措施,但面对不可阻挡的城镇化发展趋势,在年轻人口流失方面收效甚微,既留不住“人”,更留不住“心”。
“要想集聚人气从根本上解决‘空心村’问题,必须上升到产业发展层面,通过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重要途径之一。”杨安娣说。
杨安娣建议,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规划先行,实现“多规合一”。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互融发展的原则,优化功能分区,合理开发布局,努力形成以乡村旅游规划为引领破解“空心村”问题的工作格局。
2016年,国家旅游局会同11个部门制定《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实施乡村旅游扶贫8项行动。据测算,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乡村旅游成为扶贫和富民新渠道。
杨安娣认为,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发展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取得差异化优势。根据“空心村”的生态资源、区位特点、产业特色等,培育资源依托型、区位依托型、市场依托型和产业依托型等发展模式,实行“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态”等差异化发展策略,深挖潜力,精心设计,以模式创新做实产业,用打造精品集聚人气,使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化、精品化。
杨安娣尤其看重开发乡村民宿业态。她说,吸引城市退休人员到“空心村”租用废弃地和闲置老宅,适当改造修缮,用于自身的居住养老,也可以发展民宿经济,为乡村旅游提供住宿餐饮服务;让城里人体验乡村的青山绿水、田园野趣,通过城里城外投资互融、年轻年老人口互换,努力把“沉睡资源”“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开启美丽乡村旅游新模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