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主页  >  各地经验 << 中国农村网
深圳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深圳深入学习十九大、中央和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有关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思路,鼓足干劲,狠抓落实,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国策,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重点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农田管理管理等做了大量工作,动植物疫情平稳可控,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上实现了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我市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水平

  深圳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现有耕地5.7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3.04万亩,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作物品种主要为蔬菜和水果,全市除光明新区规划为限养区外,其他区域均为禁养区,规模养殖场仅剩2个奶牛场,1个肉鸽场,水产品主要以海水渔业为主。2017年上半年,深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5亿元,对深圳GDP增长贡献率达0.1%。其中,农业增加值1.87亿元,占整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42.0%,随着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蔬菜需求大幅增长。畜牧业增加值0.55亿元,占整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12.2%,主要是猪和家禽产值。渔业增加值1.76亿元,占整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40.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21亿元,占整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4.8%。

  二、现代农业发展成效

  (一)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加快推进。

  一是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园区创新团队力量不断加强,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钱前、黄三文研究团队被新认定为深圳市“孔雀计划”创新团队。园区科研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中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承担农业部批准建设的“农业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批准建设的“深圳农业基因组表型分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并与国际水稻所共同建立“基因组辅助种质创新国际联合实验室”;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被广东省农业厅批准建设华南水稻育种成果转化展示基地。园区成立国家农业基因组科技创新联盟并落户深圳,2017年7月24日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家级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省级农科院和农业龙头企业80家单位在深圳成立了国家农业基因组科技创新联盟,集聚全国农业基因组领域科研优势资源和力量,开展农业基因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农业基因组科技创新水平,加速推动深圳现代农业的发展。园区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不断推陈出新,2017年4月,我市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选育的16个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第三届国家品审会初审和公示;亩产超千公斤杂交稻新品种“Y两优900”,通过农业部超级稻新品种的认定,累计推广867万亩,实现单个品种创收2亿多元;超级稻新品种“和两优332”是我市亩产超千公斤超级稻新品种“Y两优900”之后的第二个新品种;杂交粳稻不育系创9A通过了黑龙江省杂交粳稻不育系在生产应用认定;“兆优5431”与“兆优5455”被湖南省评为高档优质稻品种,现已推广200万亩。

  二是农业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农业走出去初见成效。

  依托2017年深圳国际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平台,宣传推介深圳生物育种成果推广应用,加快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成果转化,推进水稻、小麦、玉米、小米、蔬菜及生物农药、肥料、饲料等农业生物新产品示范应用。顺利完成“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农业产业推广工作。支持深圳华大基因承建农业部批准的全国10个国家农业境外合作示范区家之一“中国-老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造境外农业产业集群和境外农业合作大本营,为农业走出去提供基本保障。深圳华大三生园公司获得农业部批准的三个谷子品种出口权,另有多个新品种已开始在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肯尼亚等地试种,获得良好的效果。组织实施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现代农业生物产业扶持计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作物新品种结构,支持我市培育出的全国首个机收玉米新品种“创玉107”推广应用和粮饲兼用属间远缘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禾1号”、“中禾2号”的示范应用,降低玉米种植成本,促进我市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00家。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10家,30亿以上的有2家。积极推动企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全市现有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48个。新认定省名牌农产品8个,现累计有48个省名牌农产品。培育了农产品、源兴、望家欢、芭田、诺普信等一批行业领先、特点明显的企业。积极搭建农产品购销平台,积极组织我市农业企业参展中国•深圳(第3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八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

  二是“菜篮子”基地管理不断加强。2017年, 新认定市级“菜篮子”12个。现市级菜篮子基地达130个,各基地供应蔬果产品、肉品、水产品200万吨,有力保障我市“菜篮子”稳定供给。强化基地监管,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2016年认定的38个基地进行质量评价及督导服务,动态跟踪基地监测数据。

  三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一定成效。充分利用我市信息产业优势,推进“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点筹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优势引导城市富余资金流入农村市场,带动农户脱贫增收。截止目前,平台积累用户65.71万余,上线的种植、养殖业项目2417个,其中在广东清远、肇庆、梅州等地开展434个农业项目,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76亿元。中农网电商平台,面向全国农产品领域开放,率先构建了国内首个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成为国内第一的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电商平台,被商务部评为全国电商示范企业。在发展网络平台的同时,积极构建农产品购销平台。组织我市农业企业参展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八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和中国•深圳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不断拓宽农业企业产供销渠道。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保障。

  一是加强畜禽屠宰行业监管。制定《片猪肉激光灼刻检疫标识》。更换全市生猪定点屠宰许可证牌,规范定点屠宰证章标志管理,健全肉品可追溯制度,提升出场肉品质量安全水平。升级改造应急备用生猪屠宰线,提升屠宰场屠宰能力和应急水平。完善屠宰场病害猪及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杜绝病害猪及病害产品流入市场。协调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牲畜肉品索证索票工作,切实做好屠宰场肉品准出与市场销售准入衔接,共同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组织开展屠宰环节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指导全市畜禽屠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屠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屠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2017年,我市共检查农药、兽药、种子等农资生产经营企业1007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14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6699份、组织指导培训18场次、指导培训4230人次。立案查处54件、办结54件,涉及金额155.829万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平稳可控。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力以赴做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截止目前, 全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故。全年集中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保证我市重大动物防疫免疫率达到100%,防止了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

  四是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顺利推进。组织开展了全市家禽屠宰环节H7N9防控工作大检查,针对发现问题,现场指导屠宰主管部门从严从速处理,责令企业立即整改。实施出场家禽产品专项整治,确保出场家禽产品安全可追溯。根据省厅部署,严格落实市外调入活禽管控,协调市内外生鲜家禽经营企业增加供深生鲜家禽,确保生鲜家禽市场安全充足供应。

  (四)基本农田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农地面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据最新统计,现有耕地5.75万亩(含基本农田3.04万亩)。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我市耕地主要用于发展农业高新科技试验示范、蔬果和花卉等农产品的展示等。其中:蔬菜用地3.2万亩,高科技农业用地1.3万亩,花卉等经济作物用地0.75万亩,休闲农业用地0.4万亩,一级水源保护区围网管理的土地为0.1万亩。

  一是农地管理逐步规范。我市克服人员编制精简、土地关系复杂等各种困难,从无到有建立了一整套农地管理制度,明确国有农地实行“有偿使用、租赁管理”,规范农业设施建设报建程序,落实农地属地管理责任,由辖区农业部门与租赁单位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形成了“权责清晰、分工明确、制度完善”的农地管理体系,农地管理逐步规范。

  二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大。落实基本农田建设和维护项目专项资金987万元。组织开展第三方巡查监管,全面实施基本农田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减少撂荒面积1120亩。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基本农田上图入库工作。全市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在商用服务器上正式运行,农业用地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快。

  三是休闲农业发展进程加快。组织编制全市休闲农业总体规划,修订基本农田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休闲农业设施建设的操作规程以及休闲农业运营管理规范,研究拟订我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认定标准。组织开展休闲农业系列活动,加大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成果宣传力度,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和经典农业休闲旅游线路。光明农场大观园、锦绣田园和望家欢休闲农业产业园等3个项目获得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示范点称号。

  三、当前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努力克服农业用地少、农业规模小等发展困境,积极发挥市场化程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等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高、精、尖”显著特征的现代农业,可以说,我市农业走出了一条“小而精干”的新型农业发展新路。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当前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成为制约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

  一是高端农产品旺盛需求与本地有限供应之间矛盾突出。我市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农产品数量需求不断扩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同期农业用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地资源较为匮乏。粮食、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自给率不足10%。由于主要农产品生产源头在外地且非常分散,农产品包装标识、检疫检验和质量追溯等公共服务水平依然有待提高,高端农产品的旺盛需求与本地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基本农田管理要求与我市农业发展需求存在偏差。在基本农田用途方面,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不得种植林、果、木。但我市种植作物结构以蔬菜、花卉等作物为主,高科技农业需要对林、果、木、花卉等作物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科研试验,休闲农业也强调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以求更好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基本农田用途亟需拓宽。在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国家设施农用地政策主要针对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农业生产而设计,在设施规模、用途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都市农业需求,严重制约了我市高科技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深圳现代农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抢占生物育种战略制高点,做大做强种子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异地“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强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布局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有效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重点工作如下: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生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项目建设;加快平台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生物育种自主创新;完善现代种业体系建设,加快生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综合利用基本农田资源和休闲农业设施,支持休闲农业辅助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休闲农业精品项目;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着力培养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充足供应。

  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队伍,鼓励进口优质农产品,优先满足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的用电、用水需求,积极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引导企业建设市内外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菜篮子”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

  (四)强化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巡查和监督抽检制度,设立监管对象数据库;创新屠宰监管方式,健全完善市、区屠宰场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推进生猪激光灼刻检疫标识工作;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持续抓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动物检疫和畜禽屠宰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兽药行业监管。

  (五)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耕地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和维护项目实施,强化基本农田巡查保护,探索建立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规划和实施体系,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持续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确保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环保农业,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保墒技术推广力度,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

  (六)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

  推进“互联网+”农业生产管理,完善农业生产基地通讯站点建设,实现基本农田通信网络全覆盖,开发和完善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互联网+”农产品流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新功能,支持发展多样化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互联网+”农业金融,支持前海农产品交易所建设,打造全国农业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综合服务平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