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狠抓“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2010-2017年,市财政持续投入资金支持“菜篮子”工程各项建设, 有效保障了我市“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质量安全和市场稳定。
一、以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
1、加强政策扶持,加快菜篮子产品生产。优化财政资金使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助推“菜篮子”工程建设。从2010年开始,市级财政安排专项和预算内资金支持“菜篮子”发展,每年新建和改造1000栋设施温棚,提高“菜篮子”工程装备水平。开展蔬菜价格指数政策性保险等农业保险。截至2017年底,全市设施温棚总数达到7.48万栋,设施畜棚415.24万平方米,生产各类蔬菜80.04万吨,肉类产量7.98万吨,奶产量16.45万吨,禽蛋产量1.26万吨。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基地。按照国家关于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的部署要求,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西宁市市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西宁市“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2013-2015行动方案》,按照“川水现代都市农业带、浅山精品农业带、脑山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带”的区域布局,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循环农业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了大通双新公路沿线、景阳川和湟中西纳川、云谷川、小南川“一线四川”区域“菜篮子”产品供给保障生产基地。
3、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积极建立蔬菜标准园建设和畜牧养殖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按照高新技术抓引进、关键技术抓突破、常规技术抓普及的要求,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组装集成。全市建成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及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94个,面积8万亩。航椒8号、水果黄瓜、丝瓜等优新品种在西宁落地开花结果,温室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生物农药、三诱技术,优质奶牛、肉牛冻精和性控冻精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提升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加工、销售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动区域的品牌农业发展之路。2017年底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4540家,家庭农牧场达到123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牧场40家。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以上。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达到84家271个产品,建立“老爷山”“圣地田园”蔬菜公共区域品牌3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6.6万亩。“绿草源”“可可西里”“大通牦牛”“西北娇”“马佳肴”等牛羊肉加工企业精加工牛羊肉10万余吨,约占全省商品牛羊肉总量的60%;天露、小西牛、青海湖等乳品年加工乳品能力20万余吨,约占全省乳品总量的50%。
二、以完善储备制度为抓手,着力提高“菜篮子”市场保供稳价水平。
1、建立重要“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根据消费需求和西宁市“夏旺冬淡”的生产实际,统筹产需平衡,建立规范可行的储备制度,完善“储量合理、投放及时、运转顺畅、管理规范”的“菜篮子”产品储备机制。每年制定《西宁市冬春季保供稳价工作实施方案》和《西宁市蔬菜收储方案》、《西宁市冬春季肉菜及水产品保供工作方案》,按照5天消费量做好蒜薹、马铃薯、胡萝卜、白菜等耐贮存蔬菜的储备,同时做好活体生猪、牛羊等肉类储备,根据应急需要,随时投放市场。
2、完善平价销售体系,强化市场监督。加快全市211家蔬菜平价店建设运营管理,通过直补限价、以奖代补、平价销售等方式稳定市场供应和物价水平,冬春淡季每天向市民供应25个品种、低于市场价格10%-15%的平价蔬菜。执行蔬菜批零差率指导价格,确保蔬菜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3、强化信息体系建设,保障流通渠道畅通。以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为龙头,建立覆盖蔬菜、肉类、水果、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进一步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确保消费者权益。全市建成农村电子商务各类服务站(点)229个,促进了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流通中的应用。
三、以保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为己任,强化“菜篮子”产品质量监管。
1、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从生产到消费的农产品全程监督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力量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
2、加强质量标准推广实施。坚持绿色生产理念,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蔬菜标准生产基地、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开展产地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湟中县2017年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3、加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强化监督抽查和跟进执法相结合的检打联动机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完善了农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处理平台,全面实行产地合格证制度,实现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完善“市、县、乡、基地”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市共有农产品检测点(室)70个,市、县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38个。2017年农业部4次例行监测426个样品,我市农畜产品监测合格率为98.9%。
四、以“菜篮子”生产基地为载体,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1、明确定位,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按照省委、市委关于农业要“围绕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总体要求和“保障供给,提供休闲”的发展定位,全市建成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园区59个,创建国家级休闲观光示范县2个,省级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26个,其中,国家级休闲观光示范点达到10个,省级休闲观光示范点达到16个。
2、拓展功能,着力建设田园综合体。投资2.58亿元,打造大通县景阳汇丰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引导休闲潮流,创造健康生活”为理念,以度假、乡村格调休闲为主题,将园区打造成为集休闲养生、餐饮娱乐、农业科普及民间艺术欣赏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农业生态产业园,2017年下半年开园营业以来,接待游客规模已达26万人(次)。
3、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县区依托乡村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打造万亩油菜花观光区、生态牧场观光区以及各具特色的花海农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带建设,全市新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8个,2015年城北区陶北村被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017年湟源县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湟中县拦隆口镇卡阳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