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省榆中县李家庄村,一条条宽阔的道路环绕全村,一栋栋设施大棚整齐排列,一个个仿古作坊初现雏形,远处可见挖掘机的忙碌的身影,一派繁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呈现在调研组面前。这里正大张旗鼓的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全国八个试点之一。
“以前的李家庄是典型的后进村、涣散村和空壳村,”包村干部、李家庄村党总支挂职副书记王静说,村里农业基础薄弱,农民以传统种植和打工为生,村里各项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老百姓犹如一盘散沙。
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党员干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针对李家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这一实际情况,城关镇党委选派王静到村里挂职党总支副书记,加强村班子建设,同时动员鼓励32名在外务工经商的能人回村创业,培养发展新党员。现任党总支书记张建文就是其中之一,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鼓励下回村创业,成为带领全村发展的“领头雁”。
张建文回村后,立即着手改造村里55个废弃的大棚,投入资金,配套水电,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观光采摘、体验消费和网上销售,一个棚的收入达到4万元,重树了大家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也取得了村民的信任,次年当选为村主任,之后又担任村党总支书记。
村两委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基层组织,村社党员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从调研情况来看,现在有些村党员干部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人才外流严重。
“现在不是党的政策不好,而是缺少带头人。”张建文说,“要把优秀的党员干部吸引到村班子中来,学好政策,用好政策,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
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最大的困难,就是村民思想观念保守。”王静说,田园综合体建设之初,他们组织每一个社分别开会讨论,就是为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现身说法,张建文还自费组织800多名村民到陕西袁家村、马嵬驿等地考察学习。乘着赶路的时间他给村民宣讲新的发展理念,在每辆大巴车上轮换着讲,一路下来,腿站肿了,嗓子讲哑了……学习观摩很成功,大家的创业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党员干部是改革的推手,李家庄村委班子力推“三变”改革,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整合劳动力、集体建设用地、耕地等三大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为村庄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保障农民在田园综合体经营中充分受益。李家庄村民可从四个方面获得收益:一是耕地流转收益;二是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股份分红收益;三是资金入股分红;四是特色项目分红。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李家庄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有了文化广场,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村里有自己的社区,村民们住上了敞亮的楼房;设施农业效益大增,全村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村党总支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被兰州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李家庄村也成为甘肃省“第一智慧乡村”,榆中县“第一批小康村”、“美丽乡村建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