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百乡万户  >  最新报道 << 中国农村网
在黄桥,遇见幸福的模样
  

  在黄桥,遇见幸福的模样

  20180318

  今天一大早,就被韩部长的一首《春之声》刷屏了。在华北平原干渴145天迎来一次降雪后,农业部长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赋诗一首,惟愿天道酬勤,五谷丰登;国强民富,农民梦圆。

  诗中一阕“江南黄花美,河北绿染原;村村备耕忙,祖国已春天。”让我极有共鸣。调研所在的黄桥村地处江南鱼米之乡腹地,这两天油菜花开得正灿烂,大白鹅悠然其中,见人也不躲;种粮大户已经摩拳擦掌,开始给闲置了一冬的农机上油换件,备战春耕;农民们在房前屋后的菜地侍弄,翻地、施肥、摘菜,繁忙中又透着自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深深感到,黄桥就是“三农”幸福的模样:

  --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黄桥村以粮食生产为农业生产主线,全面推广机农结合,种养结合,严格实行“三三制”耕种模式,改善粮田质量,提高水稻产量,实现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万亩优质水稻基地连续7年被评为上海市优质水稻创建评比一等奖,“松江水稻”成为响当当的名牌,平均能卖5-6元钱,比单纯卖稻谷收益多了3-4倍。同时,以产业发展带动休闲农业创收,以“松江大米开镰仪式”等为载体,吸引市民观光体验,提高产品知名度,促进本地大米卖出了好价钱。

  --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全村1500余亩稻田,经过竞争遴选,由5户种粮大户承包。他们人人都有一本种粮经,个个都把粮食种得风生水起。家庭农场主张小弟流转了500多亩土地,购置了很多大型农机,不仅满足自家使用,还能提供社会化服务,“张小弟”品牌大米小有名气,去年卖大米卖了30余万斤,效益不错,本来不看好农业的女儿也准备接父亲的班继续干家庭农场了。王富根夫妻承包了115亩,这个规模对于两口子来说刚刚好,农闲出门打工不耽误,农忙经营管理不雇工,每分收益都归自家。良好的收益,让职业农民腰杆直、笑声爽。

  --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黄桥村,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特色得以保留,河水涓涓流淌,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掩映于绿树丛中,阡陌相通、鸡犬相闻。近些年村里进一步加强规划,田成方,路成网,渠配套,林成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让淳朴的乡村风情愈加浓厚,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周末回来探望老母亲的杨先生,已经在市区定居多年,告诉我们:“退休了我要回来住,这生态在上海再没有第二家”。在镇里做工的老顾也说:“我哪儿也不去,我们村就是最好的地方。”这份“乡愁”留在了黄桥,为黄桥留住了人气,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上海调研组—薛瑞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