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详细阅读]
您当前所在:大会主页  >  专家观点 << 中国农村网
韩俊: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 切实解决“卖粮难”
 

  央广网北京2月11日消息(记者丁玲娜)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今年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通过价格改革解决“卖粮难”,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2004年开始,国家逐步实行小麦、稻谷、玉米等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10多年来,国家政策性收购为稳定种粮农民利益发挥了支撑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带来库存积压重、“卖粮难”,以及国内外差价不断扩大、进口压力增加等问题。

  因此,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最近三年,我国先后取消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东北四省区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的试点,去年又在东北四省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开展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试点。今年,要进一步完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依然不变,方向是使价格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韩俊:完善的方向是最低收购价水平要合理确定,要能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要增加价格调节的弹性,使不同的粮食品种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

  在进一步完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同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政府定价。目前改革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最突出的就是激活了市场,使玉米价格能够随行就市,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韩俊说起了他在东北调研时的见闻:

  韩俊:现在价格随行入市以后,国内玉米价格降下来了,这样畜牧业过腹转化或者玉米加工转化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我几次去东北调研,感受到加工企业的开工率持续回升,甚至一些企业开始扩大玉米加工产能。

  在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的同时,还要合理补贴,保障农民利益,这也是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关键。韩俊介绍,在目前的市场价格水平下,农民卖粮的收入加上补贴,种玉米还是有账可算、有利可图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农民意识到形势变了,“坐在炕头上就能把粮食卖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他们就会主动积极想办法提高质量,做好品牌。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家有机杂粮公司负责人刘乃庆说,企业建厂五年来依托自主的有机品牌,产品不仅价格高,还供不应求。

  刘乃庆:我今年种300亩地,没够销售,别的玉米价格低了,我们反而高了,市场需要真正健康安全的对人体有好处的粮食,迎合市场。

  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只是理顺农产品价格的一个探索和实验,在农产品价格改革方面,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结合今年的形势说,现在农民最担心的是“卖粮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这个情形,也提出了新要求,通过价格调控和各方面配套措施,帮助解决农民的难题。

  韩俊: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还要夯实主体责任,千方百计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鼓励支持加工企业,包括饲料企业,开足马力加工转化玉米,搞好粮食调运、搞好产销衔接,一定要确保现在这个结骨眼上,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库存粮,有车运粮,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卖粮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