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一定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详细阅读]
您当前所在:大会主页  >  专家观点 << 中国农村网
高校专家解读一号文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央广网北京2月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3000字,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方向一致,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之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旧是今年“一号文件”的热门“选题”。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那么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这项改革会显得如此重要和紧迫?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发展学院院长唐忠解读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在农业的供给侧,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质量,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最终要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小则关系着市民的餐桌,农民的收入,大则影响着中国农业发展甚至中国经济转型。唐忠指出,新形势下,中国正在从过去全力解决温饱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农业的主要矛盾正在由总量不足向结构性矛盾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

  唐忠:第一,农产品的供求上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失衡,总量上,中国的农产品还是供给小于需求,生产的增长慢于消费的增长,总的矛盾是这样。局部的,比如玉米出现生产增长、进口增长、库存也增长的三量齐增,这是一方面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

  第二方面从产品的质量上,人们对一些产品的质量需求很旺盛,比如奶制品,以及其他农产品。人们有很大的需求,但是现在生产的产品从质量上消费者不满意,这也是要进行的供给侧改革,怎样提升产品质量。

  第三为了促进生产,我们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利用,以及化肥的使用,过去都使自然资源的消耗程度较快、较大,怎样使得农业生产可持续,怎样更好的保护资源环境。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在唐忠看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问题是粮食问题,一方面依然要保持粮食总量增长,从总体上保障供给数量,确保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让价格回归市场,既防止农民种粮赔钱,又引导农民适度调减市场积压的粮食品种,按照需求来安排生产。

  唐忠:供给侧改革中重要问题,是对粮食问题的判断,我个人认为,第一,从总量上我国粮食还是偏紧,把所有粮食放在一起看,还是供给少于需求,粮食保持净进口状态;从消费来看,人们直接消费的粮食数量在下降,随着消费的上升人们的食物结构、营养结构在发生变化,动物性产品的消费在上升,这样间接需要的粮食数量是上升的,长期来看粮食的需求仍然会处于上升期间,这是总量。

  具体的结构而言,玉米过去这几年增长的比较快,过去12年玉米每年平均增长3.6%,这就使玉米产量上升很快,价格上升的比较快,临储价格上升快,就出现了玉米生产增长,但由于价格贵出现了企业转而去进口玉米,生产的玉米不能在市面上销售只能放到仓库里的现象。结构性上有些产品由于失去价格竞争力,需要进行调整。

  第三国内粮食出现大量库存很大一部分是贸易的原因,对于玉米的替代品没有相关关税保护。这两三年替代产品的进口上升的非常快,替代产品的进口加上国内生产本身的增长,玉米价格上升不落,三分之二的原因是因为进口,三分之一是因为国内生产,在调结构保生产的时候,第一方面还是保增长,供给从总体上来看还是需要保,第二方面来看,对部分产品适当调整价格政策,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