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快讯 | 话三农 | 两会解读 | 两会评论 | 议案提案 | 两会表情 | 媒体聚焦 | 基层声音
您当前所在:专题页面  >  两会解读 << 中国农村网

凝聚共识,回应关切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

 

  原标题:凝聚共识,回应关切——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凝聚共识,回应关切——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

  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

  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是如何起草的?有什么特点?国务院新闻办邀请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

  报告凝聚各方共识、汇集各方智慧

  “这份报告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始终贯穿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发展新理念。”黄守宏说。

  他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李克强总理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报告稿。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对报告起草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黄守宏表示,报告充分反映了社会各方诉求、凝聚了各方共识、汇集了各方智慧。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包括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科教文卫体界和基层群众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和建议。他还多次深入基层调研。

  起草组多次到地方和基层调研,先后召开专家座谈会、市县委书记座谈会、媒体人士座谈会等,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国务院研究室还会同国家外国专家局召开了外国专家意见座谈会,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11名知名专家参加,他们从国际视野和国际比较的角度,对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政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黄守宏介绍,今年中国政府网联合27家网络媒体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截至3月3日,共收到31.64万条留言,经过筛选整理出来的1500多条建言转交给起草组,其中还有一些是国际网友的建言。此外还有近200万网民通过其他新媒体、微博、论坛等渠道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报告形成之后,起草组还广泛征求了地方、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发出4000多份征求意见稿,起草组从中汇总整理出1270条修改意见。

  “粗算下来,对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有数百万人,直接参与讨论修改的有9000多人。作为政府施政报告,这么广泛深入地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有针对性制定政策举措,在世界各国恐怕是不多见的。”黄守宏说。

  “中国的发展有温度、人民的幸福有质感”

  黄守宏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心头、扛在肩上,报告全篇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去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专题研究冬季清洁取暖、垃圾分类、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百姓关心的6件民生实事。

  他说,政府工作报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给了百姓一个“大礼包”,从“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的政策取向,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的原则要求,再到取消手机长途和漫游费、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和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调整完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机制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浓郁的民生情怀,也表明中国的发展有温度、人民的幸福有质感。

  谈到去年中国经济的表现,黄守宏说,报告回顾去年的工作注重用实绩、数据说话。面对极为严峻复杂的挑战,去年的中国发展“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他说,国务院3月1日公布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30多项硬指标有的达标完成,有的超额完成,交出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满意答卷”。

  “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黄守宏表示。

  他表示,今年提出的政策举措更实、针对性也更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比如雾霾治理、降低企业负担、网络提速降费等,政府都有实实在在的举措。

  经济发展新动能发挥强有力的支撑

  黄守宏说,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极为艰巨繁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新的贡献。

  他说,这些年,中国总是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有的海外媒体一直在唱衰中国经济,不时预言“中国经济要硬着陆”,甚至要“崩溃”。但最后事实证明都不是那么回事。

  “中国经济发展,有它特有的韧性、潜力和优势,有着独特而有效的抗御风险的内在平衡调节机制。”黄守宏说。

  他分析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原因时说,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加快集聚,并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是几个“新”,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其增长之快、活力之强,大家有深切的感受。二是传统产业通过改造升级焕发生机,形成了强大的新动能。我们很多的传统产业,去年由于市场的倒逼、去产能等,加快升级,形成了新的动力。

  他指出,观察中国经济去年的发展和今后的发展,一定要看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支撑。包括新注册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这些新的市场主体势必会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力量。

  “总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既有新兴产业发展、新市场主体增加带来的,也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焕发生机带来的,两个加在一起,不仅使去年发展好,也会推动今年发展得更好,将来也依然如此。”黄守宏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