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
为了深入了解会议精神,中国乡村之声推出特别策划《问计2018》,邀请专家为您详细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挖掘盘点会议中您不可不知的农业发展新机遇。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什么?在201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回答,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强富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如果再用三句话来表述,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循序渐进,划分成三个阶段,来逐渐实现一个个小目标,让“强富美”距离大家不再遥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叶兴庆: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乡村振兴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成三个步骤来进行展望,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因为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两个字里最重要、最难的就是农业农村,所以未来三年我们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步伐,到2020年使全面小康的“全面”两个字的特色更鲜明一些,含金量更高一些。而到了2050年,我们就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最终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做到了这三点,就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
过去我们总说,中国农业的发展特点是“大而不强”,虽然我们实现了全球第一的粮食产量,从未向世界输出饥饿与贫穷,但是中国的农产品在全球依然缺乏竞争力,农业现代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农民朋友的收入也相对微薄。
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的吹响,就是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解决好农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让农业与其他产业一起迈向现代化,成为与大国农业地位相匹配的强势产业。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
张红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等若干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到了本世纪中叶,当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时候,乡村振兴战略为此建立坚实的基础,城乡、工农、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不仅城市美,而且农村美,城市居民收入迈上了新台阶,农民的收入也站上新台阶,实现城乡居民的同步发展,我坚定地相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塑造与强国相称的强势农业指明了方向,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此次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对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制度性供给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意义重大。
党国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提高农业的竞争力,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制度供给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建立更通畅的城乡要素和产品的沟通渠道,打通城乡关系,加深城乡经济往来,尽快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
比如土地承包制要继续巩固,承包制稳定了农民对土地产生的预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十九大确定再延长三十年,还是要稳定土地制度的预期,继续发挥农民通过土地承包制获得经营权的优越性,而不是退回到过去传统的集体经济上去。
另外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工商资本到农村投入的问题。工商资本有个特点是哪里赚钱去哪里。工商缺土地。过去这两个方面沟通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不顺畅,有些制度方面的因素导致这种合作效果不太好。以后在这个方面会下决心,改革一些做法,让土地和资本能够更好的结合。
财政支农制度是我们一直很重视的制度,国家的公共财政要覆盖城乡,农村和城市要一样,中央提倡政经分离,集体经济作为企业组织,纳税之后用这个钱可以解决公共服务,这样公共服务就规范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此党国英认为,凡是有利于乡村振兴,制度都应该做适应性的改革。
党国英:早在2016年中央已经下过文件,支持政经分离改革,就是集体经济制度和村委会公共服务活动分开。分开以后,集体经济制度再做进一步的探索,让它更适应市场经济。分开以后再怎么改,这个还在探索。根据调查,从长三角、珠三角运行的情况看,很有效果。再一个,能不能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替代集体经济,让专业合作社来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也由合作社来承载,从国内外的经验看,也是可以的。无论如何,集体经济制度改革要解决一个问题,参加这个集体,是我的自由,将来我的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具体表现为承包权,不仅仅流转给村里的老百姓,能不能流转给村外的,能不能流转给城市资本的拥有者,这个都可以探讨。前提是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振兴乡村,制度都应该做适应性的改革。
体制机制创新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议指出,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中国社科院乡村治理研究室主任谭秋成认为,探索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环境客观属性决定的。通过补偿,可以让群众在享受美好环境的同时,增加收入。
谭秋成:我们有很多产品,比如鞋子、粮食,我们可以通过市场来进行交易。有钱,有需要,就可以买过来。但是生态提供的产品,没有市场,比如蓝天、景观等,它有易流动性,没法鉴定产权,没法在市场上交易,但是我们需要这些环境,怎么办?只能通过补偿机制,就是在生态服务供给的地方,如农村的山区,在提供生态产品,我们进行补偿。因为生态补偿一般是政府来购买,政府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多元化的意思是,如果这个产品是全国人民享受的话,肯定是全国来掏钱。如果是北京市享受了,河北人民没享受,这个补偿的钱应该是由北京市政府来付。另外一方面,除了政府购买,还存在市场购买,比如清洁的水源。河北承德有清洁的水源,北京需要水,就从河北买。所谓多元的补偿机制,就是各级政府通过直接购买也好,或者其他方面的交易,来提高购买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