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三农”发展
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分析人士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明确制度 稳定人心
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形势喜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与此同时,中国也依然存在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等发展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创新上的有力对策。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指出,产业兴旺,就是要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宜居,就是要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十九大报告中,“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论述有力地回应了农民关切,并为确保农产品稳定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
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筏子村水果种植户申建忠说,以前自己和其他村民对未来土地承包政策曾有过担心,而乡村振兴战略中“真金白银”的承诺,让大家更有底气加大对承包地的投入,做好长远规划。
盘活要素 激发活力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中国农业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才要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事实上,中国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着有益探索。例如,针对农产品结构性过剩、质量安全性不高、生产成本上升过快等问题,湖南浏阳主动寻找全面转型升级之路径。如今,在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的万亩蔬菜示范片核心区,全部实现了标准化的定植、施肥、灌溉、管理和采收,打造出多个知名品牌,当地菜农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人民币以上。再例如,山西应县结合自身农业资源特征,采取“以农载牧、以牧养菜、南菜北牧、循环发展”的策略,着力构建粮改饲、粮转饲、秸秆转饲肥、粪污转肥料、有机蔬菜五位一体循环模式,最终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了先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生产体系上,我们正在改变以往‘产量与收入’成正比这一生产导向,未来也将在化肥、农药使用等环节力推标准化,以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在经营体系上,中国强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不是固化小农生产方式,而是要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激发现代化农业的活力。”
融合发展 促进增收
融合发展打破束缚,乡村振兴利好“三农”。
在浙江宁波奉化区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眼中,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做好农村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云南大理双廊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施国东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大家坚定了信心。
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龚建文指出,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龚建文表示,未来尤其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市的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引导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支持返乡农民创业,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动能。
“‘城乡融合’与‘一二三产业融合’这两个‘融合’,是在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逐年下降这一经济发展现实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抓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产业融合、城乡协调,对于农民就业增收以及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均有着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城乡优势要素加快流动、互补融合,更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2018年,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有望迎来更加详尽、具体的路线图。”李国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