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大会主页  >  评论解读 << 中国农村网
谁来种地,产业咋兴旺?乡村振兴“划重点”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事实上,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从未动摇。多年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为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起了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一批抓住政策改革红利、集中自身特色资源优势、敢闯敢试的“第二代明星村”相继涌现,为乡村振兴正在探索一条条新路。如何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城乡二元结构如何打破?三农发展的难点何在?乡村振兴,路在何方?对此,本刊编辑部组织多路记者分赴江苏、安徽、河南、重庆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

  “第二代明星村”的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活

  半月谈记者 陈刚 姜刚 孙清清 韩振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探索和实践,“第二代明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活,初步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图景。它们当下的谋篇布局,更为未来描绘着新时代的乡村画卷。

  “美产业”富民强村

  江南胜景地,无锡桃花源。2800亩标准化示范桃园,每逢花季游人如织,收获季节桃香满溢。物联网、自动喷灌等现代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到桃树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提振了无锡阳山镇桃源村的发展信心。虽然阳山水蜜桃远近闻名、农民收入节节攀升,但种桃卖桃已经无法满足这里的发展雄心。

  产业薄弱,一直是广大农村的“软肋”。我国农业发展的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在桃源村,不仅将桃产业做大做强,还鼓励农民多种经营。“前寺舍自然村村民是周敦颐的后代,就是写《爱莲说》的周敦颐。这里一半的农户家里做土酒,我们准备将莲心入酒,打造周氏家酒品牌。”桃源村党支部书记张谷颇有信心地说。

  或依靠电商脱贫致富,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蜚声全国,或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华丽转身,当下,许多“第二代明星村”正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提升农业竞争力,打造富民产业。

  农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国人的生态、休闲、文化需求日增,为农村特别是近郊农村挖掘生态优势提供了空间,为众多像桃源村一样的村庄提供了发展“美丽产业”的时代契机。一些村庄能成为“明星村”,主要在于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提高了知名度,产生了品牌效应。

  这些显然还不够,乡村振兴还呼唤农村发展多层次的新产业。当下,桃源村正在打造升级版的民宿旅游和文创产业。民宿品牌“乡宿”看中了这里江南特色的民居,正在建设融精品酒店、文创产业于一体的项目平台。

  “三字诀”改天换地

  产业怎么引?平台怎么搭?发展空间怎么拓展?探寻“第二代明星村”的发展路径,能找到其背后的某些共性坚持。

  ——“融”字诀。一二三产业融合,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事实上,风景好了,游客来了,村里的土特产也不愁卖了。这成为一些三产融合较好的村庄的现实模样。但这些并非凭空而来,也不能停留于此。“融”的下一步,是要建设基础设施、打通流通渠道、完善配套服务、谋划产业提升。

  半月谈记者采访张谷时,他说一直在思考怎么提升环境质量、项目如何落地、资金从哪里来、游客需要什么服务等具体问题。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认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打造一二三产业联动、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一体、产村融合的大型都市田园综合体,这一路径未来可期。

  ——“改”字诀。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新动能。

  改革为发展提供了动力。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许多明星村一把“钥匙”打开三农问题多把“锁”的路径。在安徽宣城花园村,改革提供了发展新平台:土地没有了,就到外村流转几百亩土地建立农产品基地,服务当地“菜篮子”工程,也带动居民就业;宾馆、老年公寓不够用了,就盘活原有厂房进行改造提升……

  ——“创”字诀。依靠创业创新,引领三农发展新气象。

  开办农家乐是“小创业”,整体经营村庄是“大创业”,引进新产业,更是开创农村发展的新天地。重庆万盛区凉风村村口,有一个“微企梦乡村”的牌坊,念起来有点拗口,背后却是一段大众创业的不凡经历。为实施精准扶贫,推动资源枯竭区域转型发展,重庆市工商局联合万盛经开区在这里打造微企创业基地。短短8个月,凉风村就从贫困发生率高达13.7%的穷困村,变身为生态优美、产业兴盛的新农村。

  新生活宜居宜业

  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振兴,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巨变,更直接开创了村民们的新生活。

  “你看,我们现在做的电线光纤入地,这样的工程,以前只有城市里才有。村里的环境改善了,档次提高了,游客更愿意来,不仅收入高,生活也更加惬意。”桃源村田寺舍自然村52岁的周雪洪说,年轻人在外面上班,老两口种桃每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将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宜业宜居,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首先造福的是当地农民。前寺舍的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如今已经明确了村庄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提升优化方向。宜业宜居,自然可以留人。办农家乐在家里“就业”,在网上做农产品销售,在民宿当“管家”,在景区做服务。在“第二代明星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村里,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环境之美,还呼唤风尚之美、人文之美。这既体现了三农发展的新需要,也为农村生活增加了新内涵。

  在桃源村,村服务中心的卫生服务站、桃源书画室、妇女儿童之家等便民设施惠及村民2000多人。便民理发室对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实行半价,对低保户免费。村巷布设着公益广告,村里的电子屏长期滚动播放文明创建标语。村里有一支439人组成的“春风义工”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扶贫帮困、巾帼助老、生态环保、文明旅游等服务。

  村庄民主建设锻造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新状态。在花园村,民主决策、群众监督,早已成为常态。花园村党总支书记李开富说,村民是股改工作的主体。改不改、怎样改,都要充分尊重村民意见。股改各个环节都让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因而赢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中国农村杂志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期刊订阅 | 免责条款 | 广告招商 |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035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675号 京海工商广字02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6005

邮箱:crnewsweb@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