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先进事迹

用爱书写和谐篇章

——记辽宁省东港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毕菽娟

2016-01-28 12:49:4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徐 刚 陈 娜

  她是一名女性,却赢得了一帮老少爷们的交口称赞;她出生长大在县城,却大半辈子在和普通农民打交道;她是一位基层工作者,很多工作创新却走在全国前列。20年时间,调处了3500多件纠纷,她用爱心和专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了无数实际问题,在地方和谐稳定大局中写下了铿锵一页。她,就是辽宁省东港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办公室主任、仲裁员毕菽娟。

毕菽娟(右五)到村里调查取证

  用专心打牢业务功底

  “市里接到有关土地承包纠纷的上访基本上都转给仲裁办,不管多困难的纠纷,小毕每次都能处理好,她业务精通,法律政策运用得得心应手。”辽宁省东港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正卿如是说。

  然而,20年前,毕菽娟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还一窍不通。刚从外单位调入仲裁办的她,“每天看着当事人气呼呼的来”,甚至还当庭拍桌子打起来,“感觉日子一天天过得很漫长。”每次见当事人都是“听着委屈”,但不知道怎么解决。这样几次之后,毕菽娟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吃透法律政策。从那以后,毕菽娟就开始背法条,“就连上班的路上也在背,书都翻毛边了”。她还先后报名了电大的法律专科班、本科班,并取得了毕业证。2004年,毕菽娟成为东港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随着业务知识的增强,她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她参照法院,对仲裁庭开庭程序和文书写作进行了规范,并找专业人员设计了仲裁庭庭徽和仲裁员制服。

  “只有业务扎实了,调解起来才有底气,老百姓才信任你。”毕菽娟表示。

  在北井子镇孙屯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谭忠深眼里,毕菽娟就是村里“解决问题的靠山”。2010年,孙屯村周元组新增人口多次上访要求分地,经镇里介绍到仲裁办。村民对组里73.6亩机动地的处理有不同意见,老农户主张按人口均分到户,新增人口则要求分给他们。老百姓一来就是百八十人,在毕菽娟的办公室吵个不停,提问也五花八门,但毕菽娟却没有乱了阵脚。她根据调查情况,针对每一位村民的提问,都一一说出相应法条,这样几次“群辩”以后,终于调解成功,避免了一次大规模群访案件,而周元组的做法也成了周围村解决类似纠纷的范例。

  和谭忠深有同感的还有新兴街道办土黄北居委会主任吴奎生。2013年春天,土黄北60多户村民因不满村里机动地流转而闹事。村里2001年将90多亩地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流转给别人,合同签订到2028年。然而,眼瞅着土地流转价格上涨,农民纷纷闹着涨租金,甚至有人抢着把地种了,吴奎生赶紧找到毕菽娟咨询。毕菽娟当即到村把《合同法》和有关土地承包政策跟村民一讲,闹事的村民大都安定了下来。吴奎生说:“村里只要有土地纠纷就找毕主任,她法律尺度掌握得好,有权威。”

  用爱心维护农民利益

  当椅圈镇尹坨村4组的王桂香被镇里引导到毕菽娟这时,她已经到省里、北京上访多次了,多年来一肚子苦水无处诉说。“出嫁女”王桂香离婚后户口迁回村组,然而组里一直没有给她承包地。“当时情形很激烈,组里200多名群众集体签字要求不能给她土地,王桂香激动下甚至说‘不给解决就跳楼’。”说起当时的场景,椅圈镇副镇长黄日国仍历历在目。了解情况后,毕菽娟约了镇、村、组三级干部和农民代表一起座谈,最终做通了村里的工作,补给了王桂香5亩多承包地和二次分配款。

  毕菽娟说:“农民是最弱势的群体,处在最底层,遇到困难很无助,仲裁这个平台就是帮助有困难的普通群众。”椅圈镇的一户农民上访多年。家里的2个媳妇在结婚时没赶上分地,又添了3个小孩,7口人只有2口人的地,村里又确实没有资源。但毕菽娟不死心,多方调查后,去了其中一个媳妇的娘家从机动地里要出6分地,加上一个绝户的3分地,硬是凑了一亩地出来。黄日国说,“换别的领导,可能看没地就不管了,而毕大姐却没有。”

  仲裁办副主任权慧芳笑着对记者说:“毕主任是该管的管了,不该管的也管了。”

  据权慧芳回忆,有一次,一个妇女来办公室差点给毕菽娟跪下。原来,这个当事人的丈夫车祸去世,公婆却扣着儿子的地和赔偿款不给她,当事人找到仲裁办帮忙。毕菽娟找当事人的公公到办公室谈,第二次再叫就不来了。毕菽娟主动登门,坐在炕头上和老人唠嗑谈心,三番五次之后,终于做通了思想工作,这才有了下跪的一幕。

  用诚心换得干群信任

  回忆起2004年的一起案件,毕菽娟一度哽咽。长山镇新民村赵吉昌承包虾场230多亩,然而10年的合同还没到期,村民却以租金便宜为由要求退地,后来闹到仲裁办,提起仲裁。毕菽娟主持开庭,“当天呼呼啦啦来了好几十村民旁听”,旁听的村民违规想插嘴,毕菽娟制止。村民不了解法律程序,事后还找她质问,甚至有六七个人因此到县政府、县人大、县政法委告毕菽娟偏袒村委会。

  不仅村民不理解,“当时领导也不理解我,认为这件事太麻烦,不该管,应推给法院。”说到当时的情景,毕菽娟仍印象深刻,“我一宿一宿睡不着觉。”后来,她找到当地银行贷款给虾场承包人,把承包金提前付给村民才得以解决。这么大声势的案子,被毕菽娟用不到2个月时间就解决了,领导从此对她另眼看待,带头闹事的袁老汉也特意向她赔礼道歉。

  “你用真心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早晚有一天他们能感受到你的好意。”毕菽娟说。

  新城区单家井居委会六组村民对毕菽娟的感激也缘于土地纠纷。1998年该组实行二轮承包时,村组把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视为“外来户”,只给每人分配0.7亩土地,而老农户每人有1.26亩土地。2010年,部分承包地被征用,村里计划不分给“外来户”,引发了上访。毕菽娟接到仲裁申请后,反复调查核实,提出了这部分人员应当界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与其他成员同等待遇的处理意见。意见送达后,老农户强烈不满,甚至曾找媒体施压。经过毕菽娟的多次苦口婆心劝解,村民之间的尖锐矛盾终于得到了化解。

  权慧芳介绍说,刚开始来仲裁办工作的时候特别不适应,门被踹、窗户被砸是经常事,有一次她新买的杯子也被摔了。“很多时候,当事人都带着火气来,不管你说什么话劝解,一张嘴就是不行,气得人够呛。”然而,一直让权慧芳佩服的是,“我们说不通的当事人,毕主任都能说通,每次当事人从主任屋里出来都特别客气。”

  “拨动心弦得共鸣,真情化得坚冰融。”毕菽娟用她的爱心、细心和耐心,让一双双瞪红的眼睛不再仇视,让一个个遭受苦难的普通家庭得到援助,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和谐、一丝暖意。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