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3 12:09:4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余欣荣
《农村工作通讯》是我的老朋友,对于像我们一样长期在基层的农业工作者来说,每一期都想尽早拿到阅读。尽管后来工作变动,但我仍然一直关注这本刊物,并时常翻阅。可以说,《农村工作通讯》是我工作学习的良师益友。因此,我更愿意作为一名多年奋战在农口系统的农业农村工作者,给《农村工作通讯》送上一份真挚祝福。
一、认真总结办刊经验,继承和发扬《农村工作通讯》的优良传统
编者、作者、读者是办刊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一本杂志,60年来始终是我国“三农”期刊界的“常青树”,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推崇,更重要的是,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办刊人的辛勤耕耘和矢志不渝的追求创新。回顾《农村工作通讯》的历程,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60年宗旨不改,历史厚重。1956年毛泽东同志亲自提议创刊,并且题写刊名,作为当时中央农村工作部的机关刊物,《农村工作通讯》在宣传中央政策,推进农民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转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快成为了在全国农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刊物。长期以来,刊物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传播基层创造和先进经验,为推进农村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韩长赋部长高度重视办刊工作,要求农村杂志社坚持“为农村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村干部服务”的办刊宗旨,立足于服务“三农”,推动“三农”工作。可以说,《农村工作通讯》没有辜负众望,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60年历久弥新,坚持特色。特色是一本刊物的灵魂所在。《农村工作通讯》被广大农村干部称之为“三农”领域的党刊,不可或缺的工作参谋,就在于她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时代在变迁,但《农村工作通讯》所具有的接地气、“三农”的本色什么时候都不会变、也不能变。这些年,《农村工作通讯》坚持了政策性、工作性,并且注意将权威性、指导性、新闻性、思想性、实用性融为一体,在解读政策、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推进工作上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作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勇于担当,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地将农民群众的呼声反映给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搭建起了群众和政府沟通的桥梁,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60年风雨同舟,与时俱进。《农村工作通讯》的60年,也是中国农村杂志社的60年。六十年来,杂志社的媒体资源不断壮大,由当初的一本期刊发展到了现在的“八刊一网”,各有重点、各有特色。农村杂志社已经成为实至名归的“三农”期刊国家队,并且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荣耀不褪,情怀不改,甲子岁月在轮回。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步入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包括《农村工作通讯》在内的“三农”媒体,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主动适应时代变革,传承光荣传统,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需求,强化舆论引导,创新传播方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着眼未来,坚守职责,继续为农村改革鼓与呼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了农村改革座谈会,对“三农”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断和指示,为我们当前和今后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座谈会释放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信号,我们农业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包括《农村工作通讯》在内的“三农”媒体要深度地进行宣传、解读,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就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工作通讯》和农村其他刊物担负着日益繁重的任务,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要突出新思想、新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战略高度出发,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总书记对“三农”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比如“食为政首”的战略布局和施政理念,要求我们必须牢牢地把粮食安全摆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再比如“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这三大任务,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农业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小岗村座谈会上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农村改革对全局大局发展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如何让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深入人心,都离不开我们“三农”媒体的大力传播。
第二,要注重新探索、新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创新,民族没有前途,农业没有前途。历史证明,创新是农业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动力。农村改革的生动实践是“三农”媒体取之不尽的“活水源头”,党中央提出当前农业的任务要稳产能、调结构、强素质、可持续,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科技的创新,靠体制的创新,不少地方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三农”媒体人要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善于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探索实践,发挥农业媒体“主力军”作用,积极宣传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第三,要注意新苗头、新问题。近年来,农业在形势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对待这些新问题,包括一些模糊的认识,要善于做好舆论引导。比如说,怎么判断粮食库存问题?调结构调什么、怎么调?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发展?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基层干部关注的问题。 “三农”媒体要把握时代脉搏,深刻及时地领会中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对苗头性的问题加以警觉,并予以理性引导。比如,现在东北的农民兄弟最需要的是了解玉米等农产品的价格政策,我们要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尽可能进行解答。反映农民最迫切的需要,是我们最大的题材,具有可读性和广泛影响力。“三农”媒体要进一步发扬这样的好传统,继续发挥好舆论引导的作用。
三、继往开来,勇于创新,努力开创“三农”宣传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用“五个事关”、“四个牢牢坚持”,“48字方针”,深刻阐述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基本工作遵循、队伍建设要求。这是“三农”宣传的工作方向和行动指南,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为“三农”改革发展推波助澜。要突出做好“四个坚持”:
(一)坚持党媒姓党,守土有责。农村杂志社目前刊物种类较多,我们要深化一个认识,这就是不仅《农村工作通讯》这样政策性强的刊物是党媒,其他几本刊物以及网站等新媒体也都是党媒,必须姓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和部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党的喉舌性质和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属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坚持正确的导向,传播正能量。要把导向意识深度融入到办刊中来,贯穿采编工作的全过程、各个环节,把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更加自觉严明党的宣传纪律,把政治导向、内容导向作为第一标准,铭记“舆论导向金不换”的根本理念。“三农”期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为己任,忠实秉承服务“三农”的宗旨,紧扣“三农”热点、亮点和难点,真正成为“三农”发展的思想库、信息源和引领者。
(三)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创新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心理变化和受众需求,努力把握新形势下农业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的报道形式,采用新的报道手法,力求形式活泼、语言精彩、吸引人读。要积极推动媒体融合,主动介入新媒体,完善运用体制机制,打通并用好“三农”信息交流的新渠道,坚持内容为王,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在宣传深度、广度方面不断挖掘,才能有效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切实提高新闻宣传水平。
(四)坚持改进作风,多出精品。讲好“三农”故事,唱响“三农”声音,打造“三农”精品期刊,关键在人。在队伍建设上,不仅要让大家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方向,还要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严起来、实起来。要始终注重提升能力素质,让每位同志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的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深化“走转改”,坚持“三贴近”,扎根于群众、行走于基层,创造出有思想、有温度和有品质的作品。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始终是我们农业媒体人的根本。要深入实际,汲取精华。只有接地气,我们“三农”新闻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有不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