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30 08:50:3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国农村杂志社记者 许雪亚
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黄土高天》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剧中的东部农村代表淮水村,以及西部农村代表丰源村,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乡镇企业。请看本篇分析。
《黄土高天》之所以被称为农村史诗片,不单是因为它横跨40年的历史“长度”,还因为剧情涵盖了三农问题方方面面的所达到的“厚度”——我们看到的是农民,但不完全是想象中的农民,在剧中他们除了耕田种地外,还参与了乡镇企业、自由商贩、农民工进城、现代科技农业等各个时期的农民生活状态之中。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曾经的社队企业 后来的异军突起
乡镇企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叫社队企业,即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剧中,张天顺请高满仓为儿子张守信找活干,高满仓略一沉思,立即答应让张守信去镇建筑队,张天顺感激不已。这里边提到的镇建筑队就是当时社办企业的典型代表。
(剧中高满仓推荐张天顺的儿子去镇建筑队上班)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社队企业也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对社队企业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计划、供销、贷款、税收等方面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策,成为社队企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依据和制度保证。
1984年初,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企业。将社队企业正式改名为乡镇企业,由原来的二个轮子(社办、队办)改变为四个轮子(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同时发展。特别是1985年、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问题的两个一号文件和1987年5号文件,为乡镇企业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非常宽松的外部环境,乡镇企业的发展第一次进入了ー个“黄金时代”。
(1984年《人民日报》公布一号文件)
《黄土高天》率先显露出“商人气质”的不是张守信,而是意识更开放的安徽的刘海,他头脑聪明,从倒卖药材开始,每一步都扣准商机,率先开办起了药材加工厂。受其启发,秦学安也在丰源村开办起了全村第一家乡镇企业。另一边,张守信也在乡镇企业上动起了心思,摩拳擦掌,想要开办水泥厂。
(演员公磊 在剧中饰演刘海)
(剧中秦学安在参观刘海的中药厂后,内心发出了钦佩)
1985年一号文件提出,对乡镇企业实行信贷、税收优惠;对饲料工等其他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费,在贷款数额和利率上给予优惠。1986年一号文件提出,在沿海地带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一批新的农产品、特产品和乡镇企业小商品出口基地,发展创汇农业。乡镇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产值已达二千亿元以上,吸收劳动力六千万人。
(剧中县委开大会批评张天顺,并鼓励乡镇办企业)
1987年,邓小平同志热情赞扬乡镇企业是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异军突起。
腾飞化蝶的后乡镇企业时代
《黄土高天》剧情中,丰源中药厂交给张守信之后,因为领导者的唯利是图,忽视质量,而导致药材出现重大问题。那场秦学安和张守信激烈争论的戏码看得人紧张激动,而那场夜烧中药的大戏,更是让人震撼落泪。
事实上,1988年之后,物价上涨,财政信贷失控钞票大量发行,不正之风盛行,经济和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在此情况下,党中央采取紧急措施,压缩基本建设,调整产业、行业、产品结构,对乡镇企业也采取“调整、整顿、改造、提高”的方针。直至1990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对保障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引导其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乡镇企业发展处于整顿提高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对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进行了又一次重大理论和政策的升华。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转发农业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与发展意见的报告〉的通知》,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召开了国务院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逐步完成原始积累的乡镇企业开始摆脱了束缚和羁绊,加之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向企业内部传导,乡村集体企业中的80%都进行了个体私营和混合制改革,40%以上的企业开始向产业集中区和小城镇集聚。
2002-2011年,是乡镇企业转型提升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实行城乡关系、工农关系重大改革,着重调整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关系。乡镇企业减少与城市企业的趋同性,增强与“三农”的关联度,具有回归农业农村、彰显特色优势的特征。
在此期间,丰源村的药材厂在秦学安的带领下进行“二次创业”,从药材的初级加工升级换代为深加工,发展模式有了质的提升。由于这一系列改变,秦学安在安徽的药材展销会上才拿到了全县、乃至全省第一个中药材的“国际订单”。
(剧中丰源村中药厂签订“国际订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并不断向农村延伸拓展,乡镇企业开始走出一条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带增收的良性互动局面。
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叫法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其实体支撑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就业的本色作用始终不会褪去,特别是乡镇企业创业初期形成的“四千四万”精神——“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企业家不断去开疆拓土。
(作者:中国农村杂志社记者许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