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特稿

以组织振兴引领一场“苹果革命” ——访山东省栖霞市委书记陈兆宽

2018-11-23 10:24:0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山东省栖霞市地处北纬37度,是苹果栽培的黄金地带,是中国苹果优质品种引进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先导区、创始地,是烟台苹果的核心产区。全市苹果栽培面积达到128万亩,年产量22亿公斤,居全国县市之首。栖霞苹果质量驰名中外,栖霞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苹果之都”“世界苹果之城”。

  对栖霞来说,乡村振兴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苹果革命”。从2016年底开始,栖霞市在实施苹果全产业链提升计划的基础上,以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切入点,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促进果业升级、果农增收、农村进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栖霞市情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访谈录》近日走进栖霞专访市委书记陈兆宽,探寻“苹果之都”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组织振兴”

  记 者:乡村振兴包含了“五大振兴”,您是怎样理解乡村振兴的?栖霞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哪里?

  陈兆宽: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这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目标和路径,提供了科学遵循。

  就栖霞而言,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从有利因素看,栖霞作为“中国苹果之都”“世界苹果之城”,农民的收入水平、富裕程度相对较高,对更高品质生活的期盼也更为热切,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2017年,栖霞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这为全市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效农业、繁荣发展“新六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栖霞还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9.2%,居胶东地区县市之首;栖霞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文学之乡”和“中国苹果文化之乡”,农耕、民俗、道家、红色文化等独具特色、底蕴深厚,这些都是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从不利因素看,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的资产、土地、荒山等资源尚未有效盘活和利用,集体增收缺乏有效载体;自我投入能力不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党员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基层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有待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集体意识薄弱,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占了很大比重;群众宣传教育引导不够,农村中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

  针对栖霞的实际,我认为推动乡村振兴首先是要有一个坚强的村级“战斗堡垒”和“领航头雁”,因此我们提出把基层党组织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作为推动组织振兴的切入点,通过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进而带动人才振兴、促进文化振兴、加快生态振兴,最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具体来讲,班子强是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前提和基础,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重要推手和保障。我们在2016年底,就提出了以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切入点,全面破解果业层次较低、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基层组织服务凝聚群众能力不强等系列问题,用组织振兴引领苹果产业振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大批专家。于是我们通过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将一大批专家人才吸引到了栖霞,同时精准培养本土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技术,带动了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促进了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另外,我们围绕苹果产业应用了土壤修复、宽行密植、成方连片、水肥一体、果园生草、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物联应用等一系列智能管理措施,不仅促进了产业振兴,也达到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为加快生态振兴奠定了基础。

  因此,栖霞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就在组织振兴。2017年是栖霞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的启动实施年,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了154个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点。通过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我们打通了五大振兴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一条符合栖霞的乡村振兴之路。

  多种模式齐发力,党建引领成典型

  记 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以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切入点的这种发展模式。

  陈兆宽:在栖霞,以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做法已经形成了十几种成熟的模式,如“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园项目公司+农户”等,并健全完善了农民参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起“村社合一”“村社联建”型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复合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我重点介绍一下“党组织+合作社+项目公司+农户”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以村级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合作社把土地经营权以托管或合作等方式集中流转到项目公司,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实现了合作社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

  对农民来说,主要收入来自于土地折股基本金、果园收益二次分红、自愿到合作社务工按天计酬,我们做过科学测算,盛果期每亩果园,果农的基本金和二次分红至少可达8000元,这是非常可观的收入,特别是对弱势家庭来说这是最可靠的保障,让以地养老、脱贫致富、共同富裕成为现实;同时广大果农变为合作社的股东,提升了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提高了抵御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对产业来说,合作社与项目公司合作或托管,对入社果园统一开发、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成方连片进行农田建设,应用适度规模、水土共治、宽行密植、果园生草、物联应用、智能管理等技术,打造果木葱茏、天蓝地绿、清新隽美的田园风光,既实现了产业振兴、产业兴旺,又促进了生态振兴、生态宜居。

  另外还有很多示范点的经验都值得总结推广。比如,亭口镇衣家村,以“原始股+劳动力入股”的方式成立合作社,入社社员每人1股原始股,对参加合作社集体劳动的按劳计酬,按照男性120元/天、女性80元/天标准发放工票,工票满2000元可转1股;比如,经济开发区将各村村级场所屋顶、院落折股量化成立光伏合作社,进行规模经营、统一管理,所得收益归各村集体所有;再比如,蛇窝泊镇东院头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制合作社,采用土地、现金两种方式入股,1元为1股,每亩地折合8000元、8000股。

  从运营发展情况看,这些示范点运转良好,群众非常认可,参与踊跃。前段时间,我们已经总结提炼了衣家村、东院头村等试点经验,近期将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会,在全市发出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令,切实把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组织优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激情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动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栖霞模式、贡献栖霞力量。

  “党组织增强活力,群众齐心协力,村集体获得收益”

  记 者:栖霞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有什么独特优势,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陈兆宽:从具体实践中来看,党支部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可以说是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 “牛鼻子”。我们提倡、推广的党支部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是一个村社合一的合作经济组织,村级党组织是基层组织和战斗堡垒,是农村基层工作的基础。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把基层组织的优势建到了合作社上,以合作社为载体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同时根据章程,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合作社监事长。按照这种村社合一的模式,合作社既发挥了党支部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又发挥了村级组织治理乡村的作用,从而把农村闲散的资源实现有机聚合,把农民切实组织起来,使农民收入有了保障,使村干部待遇得到保障,村级组织的运转得到保障。根据实践,党支部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主要优势和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和能力。通过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切实提高了党组织凝聚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也为村干部发挥作用提供了载体和舞台,真正实现了在创办领办合作社过程当中、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当中向组织要活力,向组织要带动。许多村党支部书记对我说,他们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收获的更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这是他们自家庭承包以来从来没有体验到的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在群众中也有了威信和话语权。

  二是促进群众由散到聚,形成利益共同体。过去是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群众集体意识比较薄弱,而通过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把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和合作社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了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带动起来。亭口镇衣家村就充分证明了把群众组织起来以后发挥的作用和力量是人们难以想象到的,产生了“1+1>2”的效果。从农民角度来看,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之后,收益和以往相比,有较大改善。我们做了初步的测算,按照这种模式,老龄弱势家庭每年每亩可以拿到土地基础租金和二次返利8000元以上,如果有劳动能力,到合作社打工的话,比如衣家村,男劳力每天120元,女劳力每天80元,这样一来每户劳动收入加股金加分红,总收入是以前的数倍以上。所以不管是年老体弱的,还是有劳动能力的,都能从这种模式中获得收益。

  三是使乡村发展从跟跑变领跑。合作社成立之前,传统经营占据主导模式,通过支持鼓励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大大改变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凡是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村,把一家一户土地集中到合作社之后,实现了成方连片的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实现了先进技术的推广、质量标准的提升、生产成本的节约、三次产业的融合,使果业在短时间内做到提档升级,让栖霞苹果产业在全国始终处于领跑地位。

  四是引领乡村发展由怠速到提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这种模式在全市推广之前,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推广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后,把农村中闲散的土地等资源变成了集体可利用资产,变成了合作社的资源。合作社有了分红收益,用于村级事业发展、贫困户的救助、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这样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脱贫问题,还进一步提高了村成员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在去年试点的39个村,经过初步分析,到2020年,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高的可以达到400多万元,最少的村也能达到50万元以上,集体增收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初步实现。

  另外,在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时,我们还重点把握了两条原则:一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意愿和首创精神,始终让农民作为合作社主体。党组织只是合作社的领办人,建立合作社后具体的运营和利益分配都必须由农民社员做主。二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需求变化调整结构、组织生产。党支部不能包揽一切,农民也不能承担由于无视市场而带来的风险,必须要遵守市场规律,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选拔“农村中的好人,好人中的能人”担任村干部;改变“撒胡椒面”整合涉农资金,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难题

  记 者:人和钱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难题。栖霞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人、钱问题的?

  陈兆宽:关于人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我们在推广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这种模式时,首先要把农村当中的好人、好人当中的能人,选拔出来成立村级班子。同时,为了发挥村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今年我们就组织相关村的支部书记去浙江大学、中关村新农民讲习所学习,到外地搞得好的村实地调研参观,使他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和水平。

  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干在前,想在前的优势,比如汉桥村的支部书记,在创办合作社积极发动群众的同时个人垫资40万元。正因这样,干部群众对创办合作社有了预期,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如果说去年是宣传发动引导时期,“星星之火”;今年已经是全面实施突破时期,呈“燎原之势”。很多村的干部群众都开始主动到当地党委询问如何申请成为示范村,能不能搞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这也极大地坚定了我们走这条路的信心和决心。

  另外我们还积极引进外来人才。目前已成功引进束怀瑞院士工作站,同时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建立苹果产业研究院,在全市构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前沿智库。以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根本方向,以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为重点,锁定对象、精准培育,着力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同时,完善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优良平台,激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到农村施展才华,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关于解决资金的问题,一是改变了过去“撒胡椒面”的方式,整合涉农资金。重点向一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庄倾斜,比如去年我们将资金整合以后,重点投向了39个试点村,从而发挥了试点村的典型引路和引领作用。

  二是积极撬动社会资本。主要体现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上,我们利用产业园创建的政策机遇,以国有资本为引导,引进七家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注册成立了项目公司,与合作社建立了利益共同体,三年内可完成18万亩创建任务,初步测算公司将投入资金30亿元,全面解决了产业园创建和果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问题。

  三是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使基层党组织找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载体,从合作社分红收益就是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金和投入保障。

  四是依靠群众力量。能否做好“三农”工作,很多事情并不是“钱”的问题,只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没钱也能办好事、干大事。这方面,我们有鲜活的事例。刚才提到的亭口镇衣家村,在既无基础又无资金的情况下,发动群众不等不靠、战天斗地,全村127名男女老少齐上阵,用一冬一春的时间,建成了宽5米、长5.5公里的盘山路和2眼机井。可以说,衣家村的57户农民,不仅创造了工程总造价120多万元的财富,而且开创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新时代愚公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再加上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这种模式,乡村振兴在栖霞一定能够率先实现。

  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一线总指挥”要做好“三个全面”工作

  记 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盼,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您认为作为“一线总指挥”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为县委书记,对于干好“三农”工作您有什么心得和建议?

  陈兆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庞大工程,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线总指挥”的责任和作用也是综合的、全方位的,既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必须身先士卒、兢兢业业,发挥好“总指挥”和“头雁”作用。

  我在基层工作二十多年,对做好“三农”工作也有一些认识和体会。“三农”工作是艰辛的,也是必须做好的,工作中充满了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个人感觉,做好“三农”工作,关键要做到“三个全面”。

  一是全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前提。老百姓是最淳朴、最讲感情的,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些年,我们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每年都确定实施一批民生工程,近五年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0多亿元,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便民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在脱贫攻坚中,我们的包帮干部真心为贫困群众送政策、送温暖、解难题,帮贫扶困,干农活、扫卫生、做家务,场面非常温馨。这种党群情深、干群同心的浓厚氛围,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制胜法宝。

  二是全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方法。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坚定不移地站稳群众立场,赢得了群众义无反顾的支持。“三农”工作直接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近年来,我们无论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是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农村各项改革,都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圆满完成的根本保障。

  三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保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级党组织这根“针”、这个“战斗堡垒”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像江苏省的华西村、贵州省的塘约村和我们烟台龙口市的南山村等,无一不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和一个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当家人。我们着眼于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采取驻村干部包帮、“第一书记”扶助、老干部传帮带等形式,强化后续跟踪教育、培训、指导和服务,提升基层组织落实政策、致富兴村、组织宣传发动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等能力,夯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保障。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