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社会

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农村“老大难”问题有了解决方案

2018-02-06 10:31:36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新华社济南2月5日电 题: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农村“老大难”问题有了解决方案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席敏 陈国峰 叶婧

  “厕所革命”“遏制大操大办”“三权分置”“造就更多乡土人才”……翻开刚刚发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一系列鲜活的关键词映入眼帘。山东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发现,过去农村的一些“老大难”问题,都在一号文件里找到了解决方案。

  农村如厕将不再是痛苦记忆

  “冬天四壁漏风,夏天蚊蝇成群。”不少农村群众提及家里的厕所,大脑里就不由自主地浮现这样的尴尬场景。长期以来,露天旱厕是部分农村地区群众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尤其是家里来了亲朋好友,再愉悦的聚会场景也会因如厕问题打折扣。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其中包括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今年,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西吕村村民吕东祥已告别了院外的露天旱厕,一家三口人足不出户就可用上全封闭的冲水式厕所。2017年,山东省农村厕所改造449万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50%,淄博、滨州整建制完成改厕,新增24个县市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底前山东省将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拒绝“大操大办” 红白事不再成负担

  “娶一个新娘,吃掉半年粮。”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生子升学,“大操大办”在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一顿宴请下来,不仅请客的人家里开销巨大,被宴请的人也背上沉重负担。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在山东惠民县等地一些农村地区,在村规民约等制度约束下,以及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红白事正越来越简朴,群众负担越来越轻。

  惠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玉军说,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对敦厚淳朴的乡风民风构成了严重挑战,群众内心非常反感,但在现实中又迫于传统习俗、宗族势力和人情世故等因素,只能随波逐流,非常苦恼。中央一号文件给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坚强保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进城后宅基地不再是“后顾之忧”

  人进城了,破败房屋下的宅基地会不会被村里没收?如何依靠农村土地增加财产性收入?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各地农民工进城务工并在城市有了长期稳定的工作,但留下的宅基地如何处置,权益是否受到保护,成为他们的“后顾之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说,随着农民离开农村向城镇转移,宅基地空置问题越发突出,造成资源浪费。长期以来,宅基地政策没有放开,但却存在农民自发交易的行为,各种不规范行为相伴而生。另外,宅基地长期处于“沉睡”状态,也无法为农民带来财产性收益。

  他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随着后期相关政策出台,宅基地流转、交易行为将得到规范,农村各种要素将进一步激活。同时,宅基地对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说“不”,也可防止一些不良做法进入农村。

  乡风乡貌乡土人才都要留得住

  “乡村虽好,人才难留。”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不少基层干部都有这样的感慨。人才不足,已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相对于基础设施的更大投入,村庄环境的普遍改善,人才的需求也已迫在眉睫。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在山东省德州市,一些村内闲置的集体用房已粉刷一新,用于解决农技人员的住宿问题,被科技人才亲切称为“乡村人才公寓”。

  因为有了“乡村人才公寓”,在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纸坊村,“农科驿站”站长张博已经完全习惯了随时有农户来敲门咨询的生活。截至目前,德州市“乡村人才公寓”已达到228处、830多套,吸引了340多名农技专家、农技人才到田间地头服务。

  德州市人才办主任周春华说,缺技术、盼人才是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共同面临的困境,越是基层生产一线,越是招不到、留不住人才。“别看有的公寓只是十几平方米的一间小屋,却真正给求贤若渴的农村解决了大问题。让人才沉到农村来,不仅需要良好的乡风乡貌,也要创造让他们安心奉献农村的条件。”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