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社会

美丽乡村无法不美——余村的民主法治路

2017-11-30 22:12:4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曾庆华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从余村到安吉、到浙江、到全国,“两山”理论如星火燎原,指引着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开展。

 

  余村是习近平“两山”理论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践行地。

  2005年8月,习近平去余村调研的初衷是了解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在余村,他叮嘱道:“村一级民主建设很重要,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

  在余村村委会大楼前,如今立着四块石碑,上面分别写着:民主余村、平安余村、法治余村、幸福余村。2005年至今12年来,余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民主凝聚人心,以平安保障发展,以法治促进和谐,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在通往幸福的民主法治大道上,余村人正在一步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越干越有劲。

  以民主凝聚人心

  巍巍青山四周环绕,翠竹绵延碧浪滚滚,荷花池塘暗香浮动,清澈溪泉蜿蜒东流,簇新别墅依山而筑,置身村里,犹如置身山水画卷中。村口电子监测屏上显示:负氧离子每立方含量高达5万多。

  而10多年前,余村却是另一番景象:靠3座矿山和1家水泥厂,成为全县闻名的富裕村,但从此之后,山上没了绿树,村里粉尘漫天,落石飞溅,全村人吃尽了环境污染之苦。

  2005年习近平到余村调研时,余村已开始发生变化,余村人忍痛关掉了矿山和水泥厂。听了村干部汇报,有感于前后对比,习近平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论断。

  余村能有今天,离不开民主的力量。

  “卖石头的好处是可以拿现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一些村民一开始也有不同想法。”余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回忆说,“通过党员议事、村民代表会等方式,我们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提出转型升级方案,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最后表决通过,决定关掉矿山、水泥厂,保护环境,全面发展农家乐”。

  大到全村规划建设,小到每吨自来水收费、垃圾桶管理,目前在余村,民主决策已蔚然成风。为管好流浪狗,村委会甚至让全村280户每家出1人,集体前往龙游县学习取经,再通过民主评议,寻求管理良方。

  在村委会大楼橱窗栏前,记者看到,余村的党务、政务、财务情况全公开,一张张盖有红章的财务收支公布表,清晰地记录了每个月收支详情。每张表上都有制表人、负责人、审核人和村监委主任的共同签名。

  “借助‘村村通’,村民在家中也可随时查看村务公开信息。”村委会主任俞小平说,村务管理全公开、规范化,保证了全体村民的知情权。12年来,余村村民零上访。

  以平安保障发展

  美好生活是愿景,但如无平安、法治保障,美好生活就无从谈起。

  12年来,余村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每年村里的矛盾纠纷也只有10余起。

  秘诀是什么?

  潘文革介绍说,依托“村村通”“村村看”“村村响”“村村用”等信息化载体,收集信息及时,处理问题及时,所以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天天都平安。

  在余村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记者看到,一块巨大电子屏幕,显示余村各个重要路段、区域的实时状况,无论是水库、工业区,还是文体广场、居民小区,一切尽入眼底。

  指挥室工作人员陈思思告诉记者,她的职责是及时处置网格员通过“平安通”“平安浙江APP”等载体报送的信息。一旦出现治安状况,可随时调度遍布全村的治安队员前往处理。

  对村民反映的问题,不拖不推,把矛盾尽可能解决在萌芽状态,是余村村干部为村民服务的基本准则。

  流浪狗随地大小便,还咬人,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安全,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对村民圈养之外的狗进行捕杀。

  “这是我女朋友刚买的宠物狗,不小心溜出来,就一眨眼工夫,被你们灭了,我怎么跟她交代?”村民小张气冲冲地跑到村委会讨说法。

  潘文革知道,如果这事不尽快处理好,会影响他们家庭关系,激化矛盾,于是立即放下手头事,找小张的“准丈人”沟通。人情加道理,终于取得了这家人的理解和谅解。

  记者在余村采访时,潘文革接到多名村民打来的电话,说施工单位下雨天运渣土,在村里道路上掉了不少,希望村干部赶紧派人处理。

  “要是过去,村民可能会直接上前阻止工程车,这样就容易发生纠纷;但现在,村民的习惯做法是给村干部打电话。

  潘文革放下电话,马上与施工单位联系,没过多久,就听到一阵“唰唰唰”的声响,记者隔着窗户一看,施工企业已开始清理路面渣土了。

  以法治促进和谐

  村级消防安全教育馆、法治文化长廊、法律图书角……12年来,余村建起了一个又一个法治文化宣传阵地。

  

  法治宣传教育是民主法治村创建的重要内容,余村以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文化礼堂和法治学校为载体,有效地增强了村民的法治意识。

  借助“村村通”平台,余村村民在家打开数字电视,可随时收看《王义说法》《竹乡警视》《法庭直击》等本土化普法节目,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常用法律知识。

  法治建设正全面提升余村人的素质和档次。

  现在的余村村民,以开设农家乐为主业,每逢双休日,上海、杭州、湖州等地的游客携家带口,络绎不绝来到这里旅游度假。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满脸笑容、彬彬有礼的余村人,是童叟无欺、真诚待人的余村文化。

  有人群的地方,总有矛盾,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矛盾。

  游客季某在余村荷花山漂流景区游玩时受了伤。村调解委员会和村法律顾问李芳介入调解后,认为责任在景区工作人员,通过调解,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一次性赔偿1.56万元,游客满意而归。

  李芳担任余村法律顾问已有15年时间,她的照片和联系电话高高悬挂在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点,村民遇到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援助、调解,一个电话就可找到她。

  就在前不久,村委会与一承包人因农业观光园租赁合同发生纠纷,村委会授权李芳帮助催讨多次无效后,一纸诉状诉至法院,经法院调解,最终追回了37万元租金欠款。

  李芳说自己也是余村法治进步的见证人。过去大多是劳动争议、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现在更多的是旅游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但最为重要的是,村民的法律水平大大提高,维权意识大大增强。

  “美丽乡村,无法不美。”湖州市司法局局长沈晓蓝透露,以余村民主法治村建设实践为蓝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让人和自然、人和人和谐相处,将成为民主法治村建设“湖州标准”的硬指标。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