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9 11:03:11 来源:北京晨报网 作者:
原标题:农村校站在高校“肩膀”上办学
2004年,原北京市密云第二中学分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并更名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至今13年已经过去。学校站在“高校”的肩膀上看世界——学生的素质提升了、教师的眼界拓宽了、学校的办学质量获得更多点赞。
农村教师“出山”学习
地处密云区山区内,对于原北京市密云区二中分校的老师们来说,到市里或者市外学习的机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直到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以后……
2004年,原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合作,这所全国顶级的师范类的高校将在办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生涯规划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地帮助该校成长。2014年,学校在此前合作的基础上,与北师大达成二次协议,继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此后,农村教师“出山”学习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北师大每年针对老师都有一些培训。”学校校办主任李庆军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如2015年11月,北师大召开中学政治教育研究共同体培训;12月北师大举办合作办学校历史教师培训、杭州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类似的培训种类繁多、不一而足,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参与。有了“输出”,北师大还不忘检验教师的“录入”。“每2年,北师大还会举办《木铎杯》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李庆军说,通过这种方式,北师大将对教师的“吸收”情况进行检验,然后再制定个性化教师辅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高位的教师培训,密云实验中学的老师们不再墨守成规,而是将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将视野不断开阔,课堂活了、学生活了,老师们也收获着教学的快乐。据李庆军介绍,近三年,学校有百名教师在市区级做课评优活动中获奖,更有梁爽老师为全市老师做示范课,赢得了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学生课堂“反客为主”
在高校的高位指引下,学校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模式,并出台《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把“学科素养下生动课堂”发展为“学科素养下生动-思维-智慧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推进“自、互、展、评、测”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展示机会。设计系列的学习活动(问题串、活动组、任务链),使学生在积极、有序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走上讲台,多说多展示;老师走下讲台,多听多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学科能力,达成学科素养发展目标。用李庆军的话概括说就是:“以前的课堂是搬书,现在的课堂是调动人。”“人”不再是老师一人,而是全体学生。
学校采取学习小组积分制的方式,让课堂活起来。“课堂上,老师会通过记录哪些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多在课下给予适当的分数鼓励。”李庆军补充道,平日中,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期中考试成绩等进行赋分鼓励,学生以这种方式,在为自己“挣分”的同时也为小组加分,每学期学校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彰。在这样的正向鼓励下,学生课堂“反客为主”唱主角,教师幕后精心设计做导演。学习小组积分制使课堂别开生面。从预习到提出问题,从讨论、展示到点评,学生们始终诠释着一句话:“我的课堂我做主。”
在与北师大的13年合作中,密云实验中学也有大踏步式的成长。李庆军介绍,学校在保持生源不变的基础上,从2004年本科上线人数仅167人到今年本科上线人数已达到300多人,本科上线率超8成。(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