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社会

青海化隆:庄稼人在坚守皮影中祈盼丰年

2017-03-01 08:19:45       来源:新华社    作者:顾玲、杜雅婷、张大川

  在地形破碎、植被稀疏的青海省东部脑山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双格达村依山形上下错落而建。临近乡镇公路的双格达村健身广场干净规整,广场一侧的村民大舞台在夕阳的掩映之下,披着霞光。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过去了整个“年”才算结束。当天下午,双格达村和附近几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纷纷聚集在广场上,或打篮球,或参加射箭比赛,又或是悠闲地聊天。

  “清早间红日升阳光明亮,天晴明不由人喜气洋洋!”在30平方米的舞台上,一块1米高、2米长的白色幕布被架在中央,“把式”周富刚坐在幕布后面,灵活地操控着手中的皮影人物,用略似秦腔、又不乏青海方言味道的唱腔唱道。

  广场上的男女老少闻声赶来,把舞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津津有味地观赏。在广场拍打篮球的少年们纷纷驻足而立,五六岁的小女孩跟着节奏拍着手掌,甚至开心地扑到舞台前面,一个小男孩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幕布上的影子,专心致志。

  这是河湟皮影戏的经典曲目《红罗传》,皮影人物在光的映照下左右翻腾、热闹非凡,祁海文、金文禄等6人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同时以或低沉或高亢的唱腔与周富刚相和,向乡亲们徐徐诉说着一台生动别致的故事。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老艺人李迎春就带领着皮影戏班子在附近几个村庄表演,我这一身制作、雕刻皮影的本领就是从他老人家身上学来的。”班子里的皮影制作者、61岁的化隆县皮影雕刻传承人金文禄告诉记者。

  金文禄从事皮影雕刻制作已有14年,据他介绍,皮影雕刻的过程主要分为选皮、脱毛、刮皮、拷贝图案、雕刻、上色、熨烫定型7个步骤,一般需要20天左右才能完成一个独具匠心的皮影造型。

  “我从2012年开始唱皮影戏,也是在那一年我们重新组织了这支化隆县唯一一个皮影戏班子,除了我以外,还有6个人分别负责干鼓、战鼓、二胡、笛子、梆子等乐器。”周富刚说,他们不仅在本村表演,逢年过节还会受到邀请去邻村表演,演出通常是免费的。

  “逢年过节的时候就会演六七场皮影戏,每场戏两个多小时,因为是自己的爱好,所以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开心。”村支书祁海天说,一来他希望村子里一直有皮影的存在,二来他坚信皮影的传承会给村庄带来好运,让庄稼有个好收成。

  31岁的外出务工人员黄逢春年前从福建返回家乡,随即摇身一变成为皮影戏班子里的笛子手。“爷爷以前是皮影戏班子里的成员,从小我就在爷爷身边转悠,耳濡目染之下,对皮影也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黄逢春说,希望老一辈的这门手艺能在年轻人手中传承下去,继续给村民们带去快乐。

  幕布前孩子们瞪大的双眼里是满满的好奇,老人们安闲的笑容里是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同其他正在消逝的民间传统艺术一样,皮影戏在社会的跌宕变迁中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双格达村庄稼人的眼里,皮影戏依旧是他们的心头所好。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