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9 17:45:20 来源: 作者:刘政宁
闲暇时,田永文会搀扶着田云和老人在院子里活动筋骨。他们身后破旧土木房屋旁,是他弟弟新建的三层小楼。刘政宁 摄
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六塘乡三坪村,只要提起田贵贤、田永文父子,谁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其父子30年来爱心接力赡养平桥村孤寡老人田云和的行为称赞叫好。
一条3公里长的崎岖山路,是三坪村和平桥村相连的主要通道。在这条路上,他们来回奔走了20多年,为的只是心中的一个执念。
1999年,在父亲田贵贤意外去世后,田永文义无反顾地接下了照顾田云和的任务。随着田云和老人年纪的增大,行动也越发不自如。田永文和家人商议后决定,把老人接过来一起居住。
时至今日,田云和在田永文家已住了8年多。由于田永文及家人的悉心照料,今年已95岁高龄的田云和,仍然耳聪目明、口齿清晰、精神矍铄。
远房侄儿主动上门照顾孤寡老人
他们之间的故事,得从30年前说起。
年轻时,田云和嫁至平桥村老云坪组后,和丈夫王帮云育有两个孩子,但都不幸夭折。上世纪70年代,田云和夫妇收养过一个小孩,但没多久小孩嫌当地生活太清贫,偷偷地跑掉了,从此了无音讯。
80年代中期,六塘乡政府在杨家庄修建了一座敬老院,年过花甲的田云和与老伴膝下无子,便决定到敬老院安度晚年。由于生活不习惯,一年后,他们执意回到了老家生活。
在去敬老院之前,老家的房子已按相关政策处理。两人回来时,只好安顿在好心的邻居腾出的一间房屋里。
远在3公里外的三坪村时任村会计田贵贤,是田云和老人的远房侄儿,他得知二老回到老家后暂住在别人家里时,心里涌出一股酸涩难言的味道,便与妻子付本琴商定,要去照顾二老。
就这样,在山坪村通往平桥村的崎岖山路上,村民们隔三岔五总能看到田贵贤的身影。在他的照料下,两位老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1994年冬,一场重病夺去了王帮云的生命,让年事已高的田云和悲痛不已。帮忙料理完老人的后事,田贵贤对田云和说:“大姑,你不要担心,以后的日子我会继续照顾你!”
从此,田贵贤到田云和家的次数更频繁了,一旦有空,就会跑去看一看、问一问,并送上生活、饮食等用品。
儿子接力献爱胜似亲人
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的一天,田贵贤在割草后回家的路上,因下雨路滑,连人带草不慎跌下山崖去世。
时年77岁高龄的田云和老人得知田贵贤不幸去世的消息,从平桥村步行3公里多山路来到三坪村,捶胸顿足痛哭不已。田贵贤的妻子付本琴和大儿子田永文看到此情此景,一边抹泪一边拉住老人劝慰,生怕老人悲伤过度出现意外。
“老人家这么伤心,一定是担心她唯一的依靠失去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田永文沉思良久,对老人说道:“姑婆,你放心吧!爸爸走了,还有我们这些晚辈,我们会像父亲一样照顾你的……”
从此,38岁的田永文义无反顾地接下了照顾田云和的“接力棒”。
从三坪村到平桥村的山路上,不论冰天雪地、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总有田永文按时背着柴米油盐等日常用品给田云和送去的身影。
为了让田云和老人有个安定的居住环境,田永文还帮助老人修整日渐破损的房屋,疏通水沟和清理房前屋后的杂草。
这些年来,在这条弯弯的山路上,田永文已经记不清楚自己走了多少个来回、流下了多少汗水、磨破了多少双鞋子……
八年和睦相处誉满山村
2008年腊月,田云和老人居住的房子已成危房,实在难以修复。加上老人年近九旬,生活不便。于是田永文和家人商议:干脆把老人接过来一起居住,这样既省出了来来往往去看老人的时间,又避免老人住在危房里发生意外。
田永文的提议得到全家人的一致赞同。第二天,田永文的妻子蔡世玉来到平桥村,征求老人的同意后,将田云和接回家一起过春节。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同喝一缸水,同吃一锅饭”的生活。
不知不觉,田云和老人在田永文家已住了8年多。
“这些年,你在这里过得好不好?”面对记者的询问。田云和点着头说:“过得很好!以前还没得哪个像他们(指田永文一家)这样对我这么好过,现在有吃的有穿的,什么都不用操心。”
“他老婆平时还要给她洗脸洗脚、端水倒尿呢。”田永文夫妻这些年的所作所为,邻居杨代兰看在眼里,赞在心里。她表示:说实话,对人好一阵容易,好这么多年,普通人很难做得到的。
这些年就真的一点怨言都没有过?田永文呵呵一笑:也有过。由于要照顾老人,两口子不能外出打工。在小女儿读大学时,家里真是过得紧巴。看到自己的弟弟外出打工多年,回乡盖起了新房,心里也蛮羡慕的。“现在女儿毕业了,担子要轻松多了,接下来我也要攒点钱修个新房。”站在自家破旧的土木房屋前,田永文对记者说。
“田贵贤、田永文两父子和家人的行为,有些亲生儿女都不一定能做到。”三坪村文书王甫川说,在当地,由于他们一家事迹的广为流传,对村民间的和善相处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地邻里之间友爱和睦的风气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