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社会

补上党员干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2016-08-16 15:52:2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孙志平、李钧德、李亚楠

  “我们这里交流的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会出大事。”带着浓重的豫东口音,李连成用他标志性的大嗓门说。

  李连成是河南省濮阳市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带领西辛庄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人均年收入超万元的“全国文明村”,他所提倡的党员干部要有“吃亏精神”更是深得民心。

  他所说的是位于西辛庄村的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由濮阳市、县两级财政投资,于今年3月建成使用,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人上课培训。

  “建立学院是希望补上党员干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濮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汉征说,整个干部教育链条中,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还比较薄弱,要么上挂学习,不接地气;要么以会带学,浮在表面。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

  选址西辛庄村,是为了发挥李连成的模范带动作用,也是为了让培训更接地气。李连成的话很好地概括了这所学院的特点:支书教支书,同行带同行,用基层“土办法”培养基层“土干部”。

  “来到这里感觉确实不一样,跟回到家里一样,比在城市里培训亲切,接地气。”刚结束首日课程的郑州市中牟县黄店镇段村党支部书记赵玉山告诉记者。

  “学院填补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没地方学习、缺乏沟通的空白。”在此参加完培训的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武建国说,村干部平时各干各的,缺乏学习交流的机会,学院正好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马辛庄村位于黄河故道,种庄稼效益低,2008年当上村支书后,武建国决定发展林业经济。最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武建国就发动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成立“新农村促进会”,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推动工作。如今,马辛庄村一亩地的收益已经从原来的三四百元提高到三四千元。

  “‘新农村促进会’的做法,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拿回去用。”听完武建国的介绍,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杨干城村党支部书记杨雪先高兴地说自己又学到了一招。

  同在孟轲乡的皮胶拐村村情混乱,党支部书记张勋卿上任时,上届几名村干部因为贪污集体收入被判刑,村民对村两委极不信任。“我上任后,说村会计不用选了,直接让对我最有意见的人当会计。”张勋卿说,如今村里干群关系已经理顺,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又回来了。

  “这正是李连成说的‘财务弄清,处事公平,路平河通’。”武建国说,他上任后也是让最反对他的人当村会计。

  “这种交流探讨是前所未有的,对个人、对党性、对集体,都有很大帮助,别村的经验做法,哪怕是失败的教训,对我们都很有启发意义。”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庞王合村党支部书记庞奉学说。

  负责学院日常管理的濮阳市委党校副校长王连胜说,他们压缩理论教学内容,更多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法,打造了70多个实践教学点,不设专职教师,坚持开门办学,有针对性地聘请了熟悉农村情况的105名兼职教师。“变‘高大上’的满堂灌为‘小实活’的交流研讨,是学院教学最大的特点。”

  目前,学院的影响力已辐射到周边地区。截至今年8月上旬,学院共举办培训班40期,除濮阳本地的村支书外,学院还培训了来自山东省临清市、莘县、阳谷县以及河南省洛阳市、周口市等地的村支书,总计培训学员2365名。

  “领头雁选拔得当、水平提高、个个争先,党组织的基础才会更加坚实,农村发展才能后劲更足。”濮阳市委书记何雄说。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