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3 09:30: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夏熊飞
暑假结束了,部分农村孩子的这个“第三学期”相当繁忙,村里的到镇里,镇里的去区里,区里的赶到城里补课。据《半月谈》报道,如今,在孩子教育上烧钱不再是城市的专利,进城补课给部分农村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和负担。
这个新现象,被不少媒体与教育专家认为是教育焦虑在蔓延,现实也的确如此。但是,从教育焦虑的“下沉”中,我们也能窥探到农村家长的观念正在逐渐变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升。正如记者在基层了解到的,“可以到村里上班,但必须到城里上学”,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家长的共识。从读书无用论盛行导致部分农村孩子早早辍学步入社会,到暑假千方百计送娃进城补课,“知识改变命运”理念在农村地区的认同感正在走高。
农村家长越发重视孩子的教育,这当然是重要的进步。但进城补课终究并非长久之计,一方面加重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容易扭曲教育观念,片面重视考试分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村里的到镇里,镇里的去区里,区里的赶到城里补课”,孩子从基层地区往城镇流动,恰好说明教育资源与质量存在着反向关联。越到基层地区,优质教育的供给越发不足。要“切断”进城补课链,关键还在于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供给与质量,缩小乃至抹平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让农村娃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市同等的教育。
对此,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乡村优秀教师,甚至吸引城区教师“回流”,让乡村学校有能力与城区学校“掰手腕”。
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让农村地区远程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去年,“一块屏幕改变命运”成为全民热议话题,通过直播教学,贫困地区的学生和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虽说不是每个地区的远程教育都能如这块“屏幕”神奇,但在教育投入仍需一个周期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弥补当下农村地区教育的短板,显然是立竿见影与且价比高的方式。
让农村家长看见农村教育的变化,让孩子接受与城市孩子平等的教育机会,那送娃进城补课的家长必然会越来越少。其间所表现出的教育焦虑“下沉”现象,也必定大为改观,农村教育也才会回归理性,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