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 08:24:4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因为曝出大量保障房闲置,最近贵阳住建部门成为舆论焦点,关注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地住建局局长刘朱被免职,此前这名官员面对媒体采访时欺骗记者,称“我不是局长,我是过来看工作图的”;二是保障房闲置这一老问题,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这次闲置主要因为配套建设滞后,主体工程完工了配套建设却跟不上,问题让人费解。
躲记者现象很常见,但这样的行为发生在官员身上,问题就不一样。身为官员却不接受采访,而是撒谎忽悠记者,行为可谓恶劣,毕竟记者是代替公众发问,官员必须尽到告知的职责。那么,对于这样的行为该如何处理?依据又是什么?贵阳市政府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这名住建局局长之所以被免职,主要因为在接受媒体采访过程中隐瞒真实身份、不主动配合、态度不好、方法不当等问题。免职处理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不过也有不同意见,比如说,因为忽悠记者而丢了官位,这是不是“量刑过重”?
“量刑”重不重,主要应分析其行为及其影响。过去评价这类行为焦点主要在影响方面,处理官员经常会提到“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这样的结论,虽未明说,但其言下之意是,官员的行为得罪了公众,必须尽快对其免职从而平息众怒,至于行为本身与规范的冲突则较少提及。其实,《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的行为。媒体采访是社会监督行为,一般来说,官员受访时必须严格措辞,避免因为表达失误造成误解,官员对记者撒谎,这是违法违规行为,所以这一次官员受到处理,从公务员的行为规范角度看,无疑符合法律规定。官员说真话,这是法律要求,明确撒谎的后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警示官员必须讲真话。
官员讲真话是职务要求,当然,客观地说,这名住建局长被免职,撒谎只是原因之一,保障房建设方面的问题可能更为关键。这一次是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了工程竣工,同样的现象在其他地方也曾出现。有过购房经历的人都清楚,如果配套设施跟不上,房子销售将非常困难,保障房尽管不同于商品房,但是否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同样会影响民众的选择。保障房配套设施跟不上,显然受到建设投入不足和积极性不高的影响,过去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让地产商参与建设保障房,然而实践证明并不可行,因为有限的回报决定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不高。在尚未探索出新建设模式的情况下,保障房仍然只能是政府主导,至于建设保障,则须依靠各种监督力量。
过去保障房的诸多问题都是靠媒体监督而得以曝光,这一次是审计署,很少有地方政府自查自纠,什么时候住建局长因为工作不到位在政府内部监督中被问责,而不是问题曝出后在外界压力之下被免职,保障房建设或许才真正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