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7 10:08:28 来源:新京报 作者:记者 吴靖
年轻公益人的一天
北川马槽乡黑水村,离北川新县城90多公里。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海拔近2000米的山上,黑夜降临,偶有山风拂过,树叶簌簌作响。远处的羌寨里,亮起微弱的光,26岁的杨先正跟着一群女人学跳羌舞。
女人们特意打扮,换上了颜色艳丽的羌族服饰,在一片空地上围成一个圈。杨先不会跳舞,也不是这个村子里的人,却和村里人打成了一片。
这里是北川县的黑水村,杨先是来村里做村志的,她所在的社会组织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羌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北川羌魂”),这个组织原来属于北川社会组织-中国心志愿者队,2017年独立出来。
杨先和蔡玲采访完一家后,村民一定要给一些蔬菜。
杨先是北川人,2017年3月,她加入北川羌魂,开启了全职公益人的生涯。她在这里挨家挨户家访,记录黑水村的历史、民俗、教育、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地震后,不断有人离开村庄,山里的村庄正在面临消失的困境。“需要有人去记录一个村庄”。以往都有县志,但要做村志,在北川还是第一次。
要想得到村民信任,在村民中做公益,“需要很好的群众基础”,杨先说。中国心志愿者队在此扎根了好几年。2014年,中国心志愿者队协助村民一起修了山路。此前被地震、泥石流破坏的山路阻断了村民们的经济来源,他们无法下山卖自家产的农作物、中草药等。修路需要50万元,中国心募捐了20万元,村民自筹了20万元,当地政府出资10万元。“中国心在我们这里帮村民解决了不少大事”,村妇女主任何琼一听说中国心又来村里做项目,便主动向村民们宣传记录村志。
每天采访完,杨先和蔡玲都要整理很久的录音和笔记。
和杨先一起在黑水村做村志的还有刚刚高考完的志愿者-蔡玲。蔡玲是何琼的女儿,几年前父亲遭遇车祸,家里少了主要经济来源,蔡玲成为中国心的助学对象之一。“回来做志愿者一是为了反哺中国心,二是我也想记录我所在的村庄”。
从新县城进山的路上,遍布汶川地震、泥石流的痕迹:垮塌的桥和路基,山脚下被淹没的村庄,狭窄的路面,满地的碎石。每次坐车进山,杨先需要花上2个多小时,每次她会在山里待上一段时间,有时是1周,有时快2周。
早上8点,年轻公益人杨先的一天开始了。
她和蔡玲开始一家一家询问,寻找任何有关村庄的有价值线索。村民邀请她们进屋聊,拿出自己做的香肠、土豆招呼她们。有时临近中午,村民会让她们留在家里一起吃饭。
村民家遍布山的各个角落,有时,她俩走了1个多小时山路才能赶到另一家。一天下来只能跑上2家。
天色渐暗时,她们不再赶路,在村民家里留宿,和村民话家常,整理白天的资料。随着家访的深入,杨先经常熬夜调整村志目录。
杨先和蔡玲在采访一位老村民。
8月19日,记者见到她们时,她们正在一个村民家里家访。80多岁的老人抽着烟,眼睛眯成一条缝,似乎努力想要记起些什么。但他年纪太大,很多细节已经记不起来。蔡玲不愿放弃,一直追问。老人几十年前读过私塾。“他应该对当年村里的教育情况很熟悉”,杨先说。
杨先很感激自己的搭档蔡玲。“她对村里情况比我了解得多,如果没有她,可以预见进展是多么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