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 12:19:29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
插图 周航
早在十年前,中国的流动人口就超过了两亿。近几年来,这个数字仍然在不断增加。背井离乡去经济更发达的城市或地区打工,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那么,当物质条件被改善,子女要不要接父母过来一起生活呢?接父母进城,真的是孝顺吗?
案例1
老张的儿子今年结婚生子,在城里买了房,于是把老两口接进城里住。老两口乐呵呵地进城住下,可是没多久就实在不想住了,说是住着不舒服,闹着要回自己家,这让儿子非常不解:我好吃好喝伺候着,媳妇儿也孝顺,从不敢惹二老生气,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二老不想留下呢?
◆点评 老人生活一辈子,早已习惯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硬接老人进城里生活,其实是对老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刚刚发生时可能影响还不明显,会被新鲜感所掩盖,但时间长了,老人难免觉得不自在。所以,尽管老张的儿子、儿媳非常孝顺,对老两口非常好,但老两口仍然不适应这种生活方式,因为一切都变得和在自己家里不一样,也难怪二老住不惯了。
案例2
小李最近很头疼,妻子和自己老妈之间总是发生摩擦。摩擦就在有关孩子的教养问题上。老妈总是用传统的方式养育,号称“小李都是我带大的,有什么不对的”,而妻子却崇尚科学喂养,照着书里的方式教育孩子。两个人谁也不肯退一步,别人劝也不行,天天吵,天天闹。小李最终忍无可忍,只得把老妈送回了老家。
◆点评 时代不同,三十年前的妈妈养育孩子的模式跟现在妈妈养育孩子的模式总是会有所不同,而婆媳二人之前又是在完全不同的家庭中生活的,观念也会有所不同。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往往是婆媳相处中的重大矛盾点,尤其是住在一起的婆媳。俩人原本就是陌生人,因为儿子/丈夫才成为一家人,此时又把自己的重心全然放在孩子一人身上,又分别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希望说服对方,不肯相互妥协,那就难免会经常发生冲突了。
案例3
丧偶的老王被儿子接进城以后觉得真是孤独。这么大的城市,自己根本绕不明白,除去处处都不习惯以外,他在这儿还没什么朋友。以前聚在老家院门口,一群人聊天、下棋、搓麻将,现在身边连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儿子也忙,不加班的时候也就回来吃个晚饭。加班的话,连晚饭都不回来吃。偌大的房间空荡荡,老王觉得每在这儿住一天都是煎熬。
◆点评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社交圈,老王本来就丧偶,只靠朋友和子女维系正常社交。换了地方生活之后,他和以往的朋友联络越来越少,子女又不能填补他所有的空余,他自然就会感受到孤独。而老人最怕的就是内心无所寄托的孤独。
原因分析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就奉行着以“孝”为先的行为准则。孝敬父母,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必备的思想品德,而陪伴、赡养父母,是很多人心中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形式。
不少子女因为一些原因背井离乡,在大城市立足打拼,都愿意把父母接进城里来养老。一方面,他们觉得城里经济发达,其物质条件肯定要远远强于乡镇农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尽孝,陪伴自己的父母,让二老来城里享福。可是,进城真的是享福吗?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老年人而言,随子女进城并非是一件享福的事情,有太多方面都要受到具体影响。
◆生活方式的改变
父母上了年纪,过去的生活方式怎么也过了五六十年。而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全然不同的,他们一下子要舍弃自己五六十年的生活环境,去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
俗话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人在自己熟悉并且有决定权的环境里,就会感到相应的自由,而在别人熟悉并且拥有决定权的环境里,就会隐忍自己,迁就对方。很多子女会让父母把城里的房子当成自己家,想法虽然很好,实施却很难。
那么,环境改变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图书管理员Brooks,他在监狱待了五十年,终于被假释,他不是喜极而泣,而是默默选择了死亡。监狱外不比监狱好吗?只不过是因为他在监狱生活太久,早已被制度化,无法适应监狱外的生活。
所以,环境再好,但突然长时间换环境,父母确实难以适应。
◆朋友的减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通讯设备的普及,大多数年轻人足不出户也能和亲朋好友进行往来。但是父母很大程度上还是更倾向于面对面交往的方式,跟亲朋好友下棋、搓麻等休闲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是手机聊天所不能带来的。
当父母进城远离了过去的环境时,社交的减少势必会对他们产生影响,让他们感觉孤独。而孤独感首先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生理机制,包括心血管、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甚至有研究人员曾公开发表过文章,称长期孤独给人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不亚于一天吸15根烟。其次,长期的孤独感还会使人体内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异于常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如果子女是为了多陪父母而把他们接进城,一定要仔细观察老人可活动的范围和是否能够持续社交。不然,他们有可能会更孤独。
◆对子女另一半的接纳
自古以来,家庭关系的大问题就是婆媳关系。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追求个性,追求更科学、更张扬、更有趣儿的方式生活,这和很多老人的观点是违背的。但在父母心里,自己生养出来的孩子跟自己很像,而且血浓于水,总不会真的计较什么。可是对于孩子的另一半,就很容易产生摩擦。
在很多子女看来,我和我的另一半真心相爱,他(她)也很善良,会孝敬我的父母。但是在很多父母看来,住在子女家时,就相当于也要和一个自己相对陌生的人住在一起。相处时间短还好,如果相处时间长了,夫妻之间在有爱情的情况下尚且会有争执和矛盾,更何况婆媳、翁婿关系呢?
应对招数
◆给予父母相对自由权
很多人觉得,父母要不要来子女家里住,这个选择权在子女。子女要是接,父母就来住;子女要是不接,父母就不来。其实,这个问题的选择权应该在父母,父母有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做子女的生活条件改善了,那么可以欢迎父母过来住。父母要不要来,什么时候来,来了住多久,应该由父母来做决定。当子女强硬要求父母来住,美其名曰“给父母更好的条件”时,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剥夺父母对自己生活的选择权,让父母觉得“被控制”。
所以,子女不妨把钥匙交给父母,并且告诉父母:“我们的家随时都欢迎您们来。”说不定,父母会更愿意主动来的。
◆增加父母的价值感
父母退休,子女长大,又不像以前一样需要承担家庭的重担,往往会产生自己老了、没有用了这类想法。缺少价值感,让他们找不到生活的动力,人也会消沉许多。
接父母进城也好,不接父母进城也好,都不妨给父母找些事情做,不管是社区里老年活动中心的各种兴趣班,还是在家里看宝宝、简单小家务等事情,都能让他们重新感觉到生活的动力。
◆常回家看看
子女接父母进城,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父母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尽孝,为了更多地陪伴在父母身边。那么,如果父母不愿意到子女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子女经常回家看看。在社交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如果距离和工作等客观原因导致子女和父母见面困难,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使双方进行线上沟通,比如电话、语音、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