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首页
注册
登录
中国农村杂志社
新闻
话题与事件
社会
人物
调查
政策
特稿
电子期刊
公报
科教
生活
视频
图片
1
与时间赛跑的极度贫困村第一书记
驻村20个月来,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驾车步行奔走5万公里,更换了15个轮胎,每家每户都留下足迹……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是个极度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德王和同事一道,带领群众,争分夺秒
2
扶贫干部杨亮:叫响万山好生态
3
“草状元”郭旭生:小牧草成就大梦想
4
182名特教妈妈和750个娃
邓兴旺:为故土上的农民做点事
回国后,看到我国大多数农业院校的发展已经不太适应当前农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邓兴旺决定借助北大综合学科实力雄厚的优势,发展农业交叉学科,致力于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一系列国际一流的
2016-02-19 10:10
吕春建:敢于为农村老百姓发声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作为履职十几年的“老委员”,吕春建对未来工作有着明确规划:“政协委员的身份让我的生命更有价值,我将一如既往为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2016-02-19 10:06
北京姑娘带着一岁女儿下乡做公益 5年不拿酬劳
30多岁的北京姑娘刘启芳,是国内一家大型广告传媒公司的合伙人。两年前,正值事业上升期的她,作出一个让人诧异的决定:将公司托管,带着才一周岁的女儿,到从未去过的长春,准备不拿任何酬劳做5年公益。
2016-02-16 13:57
一名返乡创业女青年的人生突围:生活就像茶叶蛋
“早上4点半起床,晚上9点收工,每天从猪圈到鸡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这种生活状态属于安徽省泗县山头镇杨乔村一个29岁的女青年。即便春节期间,这个节奏也未被打乱。
2016-02-15 11:18
太行山上的“科技财神”
元月下旬,一场寒流使太行山的气温降至-20℃以下。在这最寒冷的时节,一位脸色黝黑、穿着随意的汉子,奔波在这里的果树集聚区。他每到一地,身边很快就聚拢起不少前来请教的农民。他则有问必答,不时走进果园里指
2016-02-10 23:14
“诚信鸡蛋哥”任庆河的大爱人生
提起“诚信鸡蛋哥”任庆河,每个河南人都会对他赞不绝口。2012年冬天,任庆河经营的商店被拆,为保质保量地把鸡蛋兑现给顾客,他在严寒中苦等了近四个月,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诚信鸡蛋哥”。
2016-02-11 09:44
颜展红:每扛一个煤气罐就捐出5角钱
早上6点到8点,骑三轮车上门收空煤气瓶;8点半到下午5点半上班,中午抽空给煤气瓶充气;下午5点半到晚上9点,送煤气瓶;晚上9点以后,到证券公司看门……14年来,颜展红几乎每一天都过得这样“精细”。 他不仅扛起自己的家,而且每扛一个煤气瓶,就捐出5角钱——他就这样陆续资助了六七十个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2016-02-09 16:01
黑户:愿今年户口簿上能写下我的名字
2月3日,李雪告诉记者,她已经向派出所提出了书面申请。站在投影的幕布前,人影打在户口簿翻开的一页空白上。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这位“黑户”了23年的姑娘说:“我希望新的一年,户口簿上能写下我的名字。”
2016-02-06 15:09
赣南一果农副镇长的种橙护橙之路
44岁的梅鼎荣和脐橙有缘,10多年前当村支书时带头种脐橙,成为最早脱贫致富的一拨。6年前通过招考进入寻乌县南桥镇政府当副镇长,干的还是老本行,分管柑橘黄龙病防治。砍除病树主要在冬天,梅鼎荣穿上迷彩服进村入户,动员惜砍的果农赶紧砍树。
2016-02-05 10:52
纳米比亚水稻基地的中国专家
卡林贝泽水稻研究与生产基地是纳米比亚国家绿色项目基地,也是该国唯一水稻生产基地。一个多月前,纳米比亚总理莎拉·库贡盖卢瓦-阿马蒂拉来到基地视察,称赞中国农业专家带来了世界一流的农业技术。
2016-02-04 12:22
李小云教授:稳暖皆如我 天下无寒人
2014年年底的时候,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在云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贫困村住了下来。冬天的勐腊县河边村多雨寒冷。李小云就在破旧木屋改造的房子里,做项目协调、与村民讨论、完善扶贫规划——作为扶贫专家,他一头扎进这个贫困综合治理项目,已经一年多了。
2016-02-03 14:48
龙治普办信贷 打造帮扶农妇乡村银行
上世纪90年代,龙治普开始在当地试行信贷扶贫。2004年,他注册成立了非政府组织——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通过争取外部项目资金,重点帮助贫困妇女小额信贷,及捐资助学。
2016-02-02 18:42
“老板”袁庚 “蛇口精神”的缔造者
2016-02-01 15:16
金牌调解员李培斌一心为民有求必应
2015年10月15日,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李培斌因连续加班加点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当地干部群众无比悲痛。人们怀念他30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怀念他作为普通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为民务实”的优秀品格。
2016-01-30 23:02
援建青海藏区干部感人家书的背后
“孩子,别怪爸爸‘不定期失踪’,我在做一件很值得、很有意义的事。”近日,1名上海籍援青干部写给7岁儿子的一封温情家书,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2016-01-28 15:16
第一页
上一页
......
78
79
80
81
82
......
下一页
最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