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首页 注册 登录 中国农村杂志社
新闻 话题与事件 社会 人物 调查 政策 特稿 电子期刊 公报 科教 生活 视频 图片
辞职从农 90农二代女孩成为
辞职从农 90农二代女孩成为"舌尖猎人" “舌尖猎人”这个工作收入与销量直接挂钩。虽然工作辛苦,但是罗兰凭借自己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判断,如今的收入颇丰。罗兰说很多同行月薪都超过10万。 2016-11-16 11:18
杨旭——“蜂”二代的甜蜜事业
杨旭——“蜂”二代的甜蜜事业 1988年出生的杨旭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当年毕业时,他怀揣着自己的体育梦想,在北京市内的一所大型健身房做起了会籍主管。但是2013年,为了子承父业,杨旭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娄子水村 2016-11-16 10:46
壮汉变成花甲人 黄土地上“种”江南
壮汉变成花甲人 黄土地上“种”江南 一对68岁的双胞胎兄弟,用48年种了一片山林,然后日子变了……10月的一天,秋意已浓。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许堡社,68岁的许志强午饭后小憩了一会,起身走到院子中间的亭子里坐下,和双胞胎哥哥许 2016-11-14 14:45
王清连:农业科技永远不能落后于人
王清连:农业科技永远不能落后于人 今年60岁的王清连是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国内知名的棉花育种专家,他培育的“百棉”系列棉花品种是国内重要的抗虫棉品种,为捍卫我国棉花科研自主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2016-11-10 18:44
在金色的田野上
在金色的田野上 立冬刚过,闽西山区福建省上杭县中都镇军联村的气温并不低,“80后”夫妇李晓文和梁永英在田间忙碌着,这对“水稻夫妻”正迎来盼望已久的收获。 2016-11-09 09:42
乡土文学的守望者
孟广臣——乡土文学的守望者 提起孟广臣,喜欢文学的中年人会眼睛一亮:那是咱京郊最老的作家之一啦。没错,他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提笔写作直至今日,活跃了半个多世纪。虽然他一直居住在延庆,文学作品“玩”的是乡土,但他的大名早已“飞”出了延庆…… 2016-11-15 08:43
渝水蔬菜哥闯荡18年返乡种西兰花 简勇是渝水区鹄山乡上塘村人,在深圳打拼了18年。2015年10月,他告别城里迷蒙的月光,回到小山村,一口气承包下3880亩土地,成立新余市汇通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拓路、垦地、开荒、种菜,并熟谙蔬菜市场之道的他,却种出了不一样的未来。 2016-11-09 20:19
唱着花儿“下山”记——土族老汉扶贫搬迁的故事
土族老汉吕志发扶贫搬迁的故事 2016-11-09 08:50
打造迪拜沙漠中的绿色农场——记中国企业家孙建省
孙建省:打造迪拜沙漠中的绿色农场 2016-11-07 22:50
从“牛倌儿”到牧场主:吴义明的奶牛养殖经
吴义明:从“牛倌儿”到牧场主 汽车在沟壑纵横的宁夏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行驶了半个小时后,一座座“隐居”山间的牧场露出真容,而宁夏义明乳业的现代化牧场更是其中的“大块头”:有12座11米高、33米宽的半封闭现代化牛棚;牛棚内环境整洁,建有并列式卧床;5000多头奶牛在此悠闲生活。 2016-11-07 09:41
好日子要来了,可你却看不到了
村官吴贤解:在修山路时不幸坠崖 这条路是吴贤解牵头筹款花了两年时间造成的,它是村里唯一一条能开车的路,吴贤解向村民许诺一定要修好它;两年前他发动村民种下的油茶树,也在上个月长出了果实,终于能通过这条路运出去了…… 2016-11-06 13:11
特写:深山里的一面党旗
村支书张呷玛为家乡脱贫带伤坚守工地 他的家乡是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米龙乡陇冬村,这里人均年收入只有4300元,全村46户中有11户贫困户,张呷玛在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8年。 2016-11-04 09:48
“85后”的“蜂状元”
浙江长兴 :“85后”的“蜂状元” 2016-11-04 10:05
高山深处的留守村医
李勤如:高山深处的留守村医 2016-11-02 10:49
瓜王老宋——建研究院试水“3.0时代”
瓜王老宋——建研究院试水3.0时代 一位土生土长的大兴西瓜种植户,如今整合西瓜产业资源,建起西瓜产业研究院。记者日前从大兴区获悉,西瓜产业龙头企业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本来生活网等国内农业行业专家,组建企业西瓜产业研究院,就如何建立西瓜技术标准、打响西瓜品牌、研究私人定制瓜品、引入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致力于西瓜产业链的延伸。 2016-11-01 09:29
第一页上一页......6263646566......下一页最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