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5 10:47:03 来源:光明网 作者: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每天骑着自行车一个村一个村地跑,给庄稼“把脉”,给农民开种地“良方”;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施肥,他总会给出正确指导。他就是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的73岁退休农艺师赵登太,被称为博爱的“袁隆平”。他53年扎根农村、研究农业、服务农民,从1962年初中毕业回到老家开始改良盐碱地、研究立体种植技术,到现在依然起早贪黑在田间地头忙碌,为农民解决种植难题。在博爱农村,他是一位“明星”般的人物。“几天不见赵老师,俺就不会种地了!”人们这样评价他。
只要接到种植户的求助电话,赵登太就会骑着三轮车上门提供技术指导。图片来源:焦作文明网
1.痴迷田间地头农业研究 曾不被家人理解
“老赵,这些皂刺该修剪了,只有把侧枝修剪了才能越长越好。”在博爱县小中里村村民赵存兴的种植园里,早已是这里常客的赵登太手把手传授修剪皂刺的要领。据了解,今年65岁的赵存兴原来是养殖专业户,后来在赵登太的帮助下,开始学习种植蔬菜,并且形成了种植、养殖良性循环发展的模式。
“用动物的粪便当肥料发展种植,农作物不仅长势好,还真正实现了不用化肥的绿色有机种植。”赵存兴不无自豪地说。如今,随着种植、养殖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越来越成熟,赵存兴心中对赵登太的感激之情也越来越强烈,从育苗、种植、施肥到管理、养护,是赵登太一步一步把赵存兴领入种植业的。“赵老师每周至少上门为我们提供三次技术指导,没有赵老师的辛苦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发展。”赵存兴充满感激地说。
只要接到种植户的求助电话,赵登太就会骑着三轮车上门提供技术指导。图片来源:焦作文明网
如今,在博爱县像赵存兴一样在赵登太的帮助下从事种植业的农民数不胜数,提起赵登太的名字更是无不称道。其实,很少有人知道,53年前,赵登太刚刚开始研究农业种植时,曾遭遇过的种种压力。
1962年,满怀热情回到博爱县孝敬镇老家的赵登太,发现发展农业的难度远非想象得那么简单。全县大部分土地为盐碱地,一半土地都不打粮食,种什么庄稼都长不成。“要想发展农业,就必须先根治盐碱地,先改变这不长庄稼的土质。”赵登太说。为此他专门前往兰考、获嘉等地学习治理盐碱地的经验,通过打深井、洗碱、稀释冲刷等方法,最终把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田。为了增加每亩地的产量,赵登太想改变祖祖辈辈的传统种植方式,开始研究棉花、玉米、小麦的立体种植模式,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年轻人心越来越高了,太能折腾了。”“我种了一辈子地,不知道庄稼还能这样种,真是不栽跟头不知道深浅。”赵登太科学种田的想法不但没得到支持,还招来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不要瞎折腾丢人现眼了,跟我回家。”周围人的非议,终于让赵登太的父亲忍无可忍,并强行把正在试验田做研究的赵登太反锁在家里。父亲的做法虽然让赵登太倍感委屈,但更让他牵肠挂肚的是试验田里农作物的长势。“试验田里的农作物就像我的孩子,一会儿看不见它们,我就心慌意乱。”赵登太说,“必须逃出去尽快回到试验田。”就这样,赵登太翻窗户从家里逃出,回到试验田继续对农作物按照浇水、登记档案等119个程序进行试验研究。
2.在岗30年 一边照顾重病妻一边坚守土地
从1964年到1969年,赵登太利用5年时间研究立体种植模式。新的种植模式研究成功,迅速在全县推广,同时让赵登太名声大噪。1975年,赵登太以博爱县农民代表的身份到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回来后,他心中更加坚定一辈子扎根农村的想法。
无论职务高低,无论在什么岗位,赵登太始终没有离开他挚爱的土地。1985年时任博爱县孝敬镇党委书记的赵登太,为了让全镇农民走上致富路,每天都奔波忙碌着。就在这一年,赵登太的妻子突发脑梗瘫痪在床,这对赵登太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赵登太正为大棚种植户讲解注意事项。图片来源:焦作文明网
“从我们记事起,忙于工作的父亲便很少回家,母亲既要承担一切家务和农活,还要照顾我们兄妹几人,终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赵登太的儿子赵立民说。
妻子身患重病后,赵登太既要精心照顾妻子,还要照料两个年龄较小的孩子,同时没有因为家庭的突然变故而影响工作。
“难以想象,母亲患病卧床30年来,既当爹又当妈的父亲,承担了多少压力,付出了多少心血。”在赵立民眼里,父亲对家庭、对事业的担当,是自己一生学习的榜样。
3.退而不休上门指导 足迹遍布全县150多个村
“这些吊绳西瓜是新研制的品种,甜度大,生长和销售情况都要做好记录。”在博爱县北朱营村一家合作社里,看到占地60多亩的吊绳西瓜长势喜人,赵登太一脸喜悦地说。
2002年退休后,赵登太用自己多年从事农业工作的经验,为全县农户和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不知道有多少次半夜突降大雨,赵老师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先叮嘱我们做好防护工作,然后再赶到现场查看,直到确定没事了他才放心离开。”该合作社负责人杨天其说。
赵登太为农民指导种植技术。图片来源:焦作文明网
2007年,博爱县提出“西菜东种、茄子带动”战略,博爱县农业局聘请赵登太作为技术顾问。从此,赵登太深入到各个乡镇村街,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研究并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时指导农业生产。随着寻求技术指导的农户越来越多,每周赵登太都要走访20多家规模较大的合作社,遇到较偏远的合作社,骑自行车来回一趟要2个多小时。为了方便出行,赵登太专门配备了一辆上面印着“服务农村”字样和自己手机号的三轮车。在赵登太居住的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办事处八街,每天都能看到一位老人骑着一辆红色三轮车走出家门,出现在田间地头。
如今,赵登太的足迹遍布全县150多个村。其实,不仅博爱县,其他县的种植户遇到难题也会请教赵登太。他不仅不嫌麻烦,还把自己的手机号设置为求助热线。只要接到求助电话,他就想尽办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赵登太已经把多年来从事农业工作的经验按小麦、棉花、蔬菜分类,编写了300多首农业顺口溜,帮助村民致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一首《我爱这土地》,正是赵登太对土地的特殊情怀。一个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还在为全县的农业发展四处奔波,周围人因为担心他年迈的身体都劝他多休息,他却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这辈子注定要和土地有着割不断的情愫。看到这片土地上硕果累累,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幸福富足,是我最大的心愿。”(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赵登太》、《七旬农艺师赵登太50载奋斗》、《农民爱听种地管用 老农艺师赵登太的“顺口溜”不瓤》等稿件综合整理,感谢焦作文明网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