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牛”局长和广河县的“三个第一”

2018-07-04 12:13:42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梁黎

  “牛”局长不姓牛姓马,叫马进福,回族,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农牧局局长,也是广河县农牧业方面的“活字典”。得知记者刚从阿力麻土乡的东乡族村采访过来,他第一句话就问:“你看到村里养殖的牛没有?”马进福说的牛,就是为广河县扶贫攻坚立下汗马功劳的良种基础母牛。

  “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头牛。”马进福常说这句谚语。“养母牛三年不卖,母牛就给我们发工资。养好母牛,广河人人都可以领工资。”自从引进良种基础母牛作为广河县群众致富的扶贫项目后,马进福无论会上会下,乡里村里,只要见到干部群众他都不厌其烦地宣传他的“牛”致富理论。于是,时间长了,人们都不叫他马局长,而改叫他“牛“局长”。无论是记者采访,还是领导检查工作,只要他在场,讲解广河县扶贫攻坚情况,他全包了。

  “他说得又清楚又明白。”州民委副主任赵春英夸奖说。

  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大门”,全县辖6镇3乡、102个行政村、1121个合作社,总面积538平方公里,回、东乡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近年来,广河县因三个“第一”在甘肃省声名大噪,即“旱作农业大县”、“粮改饲”大县、“良种基础母牛养殖大县”,连新华社都作了报道。三个“第一”是广河县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探索出来的道路,也是临夏州乃至甘肃省扶贫攻坚的一个创举。这也难怪马进福逢人必说。

  “你会问,全县贫困村都发展养牛,哪有这么多饲料呢?那我就告诉你,粮改饲的推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车子在去参观旱作农业的山道上绕来拐去,却一点儿不影响坐在前排指路的马进福不断回头给我介绍情况。

  马进福还兴致勃勃地给记者算起广河县的农牧业账来:广河县全膜玉米平均亩产830多公斤,每亩收入最多只有1000多元,贫困群众靠种植玉米增收的空间显然很小,调整种植结构势在必行。近两年,尽管广河县依托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大力实施畜牧养殖增收工程,全县牛存栏达9.83万头,羊存栏达110万只,但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优质饲草供给不足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同时,玉米收割以后,秸秆乱堆乱放、焚烧也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所以,广河县从实际出发,把粮改饲作为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旱作农业的“第二次革命”,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的思路,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增效、贫困群众增收、农村生态增值,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种养结合、以种带养、以养促加、增收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就很好了吗?”没等记者回答,马进福自己就先哈哈乐了。离开广河县前,记者站在八羊沟流域陇顶,看到连片地膜在阳光下如同一层层白纱,覆盖了漫山遍野,好一派旱作农业“粮改饲”的壮观风光!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