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徐建英:传承文化 引领非遗

2018-06-27 14:04:10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

  刚近不惑之年的徐建英是个有着20年旅游从业经历的“老旅游”。20年来,从最初简单的游客接待,到后来的主动策划文化精品线路,再到后来的将传统非遗搬上舞台、把学生大课堂开进景区。一路走来,她不仅把旅游做得风生水起,还促进了传统文化和非遗在大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文化旅游彰显魅力

  大兴,无山、无水,旅游资源先天不足。选择在大兴开展旅游事业的徐建英从入行那天起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一年她只有20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创业之初,徐建英的主要业务就是把全国各地的游客带到其它区县的观光景点,看着一辆辆满载游客的大巴车向着四面八方飞驰而去,年轻的徐建英感慨良多:如果能带着这些游客在大兴享受美景,那该多好!

  自然景观的缺失让徐建英开始把眼光投向大兴的人文景观:反映农耕文明的中华耕织文化园、呈现正宗地道传统酿酒工艺的南路烧酒博物馆都是充分反映大兴人生态文化的“活标本”。除了“土著文化”以外,徐建英还以敏锐的眼光发掘起“泊来文化”:由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潘海英女士创建的以红木为纽带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泓文博雅艺术馆、国家高级手工艺术师董宁创办的以弘扬陶瓷文化为主的董陶窑创意园。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到高端的艺术享受,从镰刀背筐二锅头到红木陶瓷和坛城沙画,徐建英精品旅行线路的规划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园区的高度评介,她也当仁不让地成为几大文化园区的营运总监。

  看着成千上万的旅客走进大兴的景区感受文化欣赏艺术,徐建英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非遗传承流动呈现

  把旅游和文化做成加法的徐建英并不满足于把旅行社做成全区唯一的三A,她在精品文化线路的运营中发现了“新问题”:很多流连忘返的游客在不停录像、照相的过程中遗憾地表示不能更好地把场景分享给亲朋好友。尤其是耕织园的老北京叫卖更是让很多的游客录像录到手酸。

  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徐建英的脑海里翻腾:让这些老物件和非遗流动起来!

  当徐建英把这个计划抛给老朋友——北京叫卖大王孟雅男的时候,孟老师建议她拍个反映大兴本土生活的话剧。老物件可以当道具,很多大兴传统的非遗文化形式也可以在舞台上表现。

  找编剧、请导演、挑演员,服装道具场地,从未看过一场话剧的徐建英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话剧《大兴忆事》在大兴的小剧场进行了首场演出。当她怀着忐忑的心情跟演员一起上台谢幕的时候,听到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看见的是久久不肯散去的人群。徐建英知道,真正打动观众的不是完美的剧本,也不是精湛的表演,而是大兴百姓原生态的生活再现。后来,这部话剧几经打磨后还获得了京津冀话剧小品大赛的优秀奖,并参加了一带一路非遗演出、厂甸新春文化庙会演出等重要展示性演出二十多场,观众达32000多人次。

  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让景点融入文化、将非遗带上舞台,徐建英把旅游做成了别人无法想象的样子。把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移进文化景区这样的好事,徐建英更是拿出一副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架势积极与各校对接洽谈。

  为了让社会实践真正实现学习传统文化、增长见识的目的,徐建英和园区的负责人一同策划了各种适合青少年的DIY:纺线、织布、酿酒、磨豆腐、种菜苗、开鲁班锁……孩子们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近距离、深层次地接触和了解了传统文化。仅在2017年一年的时间里,就有56000多名孩子通过徐建英走进了文化大课堂。

  在这个寓教于乐的社会大课堂里,孩子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看到了被赋予文化印记的老物件、知道了祖辈创业的艰辛和不易。看着孩子们热情高涨地学习和讨论传统文化,徐建英深感欣慰: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传统的文化、非遗的种子必将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也必将会在不远的将来结出丰硕的果实!

  扛起文化的大旗、竖起非遗的风向标,身材赢弱的徐建英义无反顾地朝前走,艰辛,无悔;风雨,无阻。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