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大学生“牛倌”如何带动贫困户养牛?

2018-06-20 08:48:07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夏军,覃星星

  青山绿水间,一顶顶蓝色大棚外表装饰得如童话里城堡一般,分外惹眼。走近再看,是牛棚。

  6年前,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杨远澄,来到广西上林县山区农村创业,搭起这些牛棚养牛。在他的带动下,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7%的贫困户跟着他养牛,养牛成为当地重要扶贫产业。

  走进杨远澄的牛棚,很难闻到普通养牛场散发的臭味。杨远澄说,他们以科学方法养牛,场内牛棚、牛体、产房等定期消毒,牛食用的是特意从邻省贵州选购运回的酒糟,还有中草药、玉米秆等。

  “我们定期给牛放音乐,还有专人定期给它们洗澡、按摩。肉牛通过互联网销售,每公斤售价可达200元左右,价值相当于普通农家小黄牛的4倍。”杨远澄说,如今全县3000多贫困户参与养牛,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17%;87个合作社跟着他养牛。

  为何有如此多贫困户选择跟着他养牛呢?

  2012年,从广西大学商学院毕业的杨远澄看好了养牛这一行业。“广西山水好、无污染,只要培育出好牛肉,打好品牌,肯定大有可为。”杨远澄说。

  他在生态优美的上林县白圩镇朝韦村建起养殖场,引进了200头牛犊。好生态里长出的牧草、玉米秆以及谷物饲料,使养殖的牛肉肉质香嫩、营养丰富,出栏的肉牛十分畅销。杨远澄将牛肉注册了“广西山水牛”商标。“七八千元的牛犊,养殖几个月后每头售价近两万元。”杨远澄说,看到利润比较可观,随后他将养牛的规模扩大至1000多头。

  富了不能忘乡亲,杨远澄决定带动贫困户养牛脱贫。2015年开始,在当地政府推动下,许多乡村成立农业合作社,他们利用5万元的贴息贷款,由杨远澄的公司帮助购买牛犊,集中在合作社养殖,出栏后,由杨远澄的公司回购,贫困户领取分红。

  贫困户们很快尝到“甜头”。来自白圩镇石塘村的韦忠勇2016年3月份开始养殖山水牛,今年已经实现脱贫。“第一年养了6头,年底就有5000元分红。如今我在合作社里上班,每个月还有2400元左右的工资,家里之前被当作废物扔掉的玉米秆、甘蔗尾叶、花生叶子等,现在都可以卖到200元一吨。”韦忠勇说。

  合作社养殖的肉牛,杨远澄承诺全部回购,且比市场价每公斤高1元钱,合作社也可自销。这增添了不少农户的信心。

  白圩镇镇长韦小波告诉记者,随着示范效应日趋明显,“今天我养牛,明天牛养我”正成为当地许多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共识。

  为调动贫困户积极性,杨远澄还推行“认养扶志”扶贫模式:由社会资本出资1万元,认养一头“扶贫牛”,一年后公司退还本金,并赠送部分牛肉;而被帮扶的贫困户将获得公司提供的一头价值5000元牛犊。

  “前提条件是,贫困户每年负责种植或自行收集价值6000元以上草料,销售给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杨远澄说,这是为引导贫困户靠勤劳脱贫致富,避免“等靠要”思想。

  这一扶贫模式很受合作社和贫困户欢迎,已有46个合作社、1000多户贫困户报名。“到2020年,广西山水牛养殖规模可达5万头以上。”杨远澄说,下一步还将建设山水牛现代产业园,推进农旅结合发展,让“广西山水牛”成为广西的一张新名片。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