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4 10:10:4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这张照片拍的是2017年9月,我在新疆巴里坤县调研化肥减量、农业提质增效时的情景。
我当了一辈子农民,一辈子都在跟土打交道,别人都叫我“土代表”。我只会治土,但是用好土就能种出好庄稼。治土28年,我从乡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一路当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我托了“土地”的福,也想为土地说说话。
过去要吃饱,未来要吃好,咋实现呢?农业要走向精细,必须依靠科技,在稳住“量”的同时提升“质”。可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学会善待土壤,停止再透支地力。
我这次带来的建议是依靠科技,在粮食主产区借鉴成熟模式,稳步自信走出咱自己的农业道路。新疆这些年来化肥减量的试验示范成果,让我对未来非常有信心。
我记得,20多年前,每亩地每年只撒20斤化肥。可现在,每亩地撒300斤化肥,农民还嫌“没劲”。花了钱,却没增产,“瓜没瓜味,米没米香”不说,还造成了水、土壤污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这说明,土壤污染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这些年,我一心治土,搞调研、做试验、推经验,吃了不少苦,遇到过不理解,但更多的是帮助。
我走过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参与过不少国际交流,在东北等地开展公益救助,让很多濒临绝收的“死地”重新长满庄稼,生出蚯蚓。在河南、新疆等省区开展了示范,巴里坤整县化肥减量20%,产量却平均提高8.2%,这充分证明了农业“既能高产,又能高端”的未来,关键还在土壤。
(本报记者 王汉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