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吴云波:个人献牛 牧民增收

2017-11-26 11:27:11       来源:    作者: 新华社记者李仁虎、张云龙

  朔风山沟呼啸,雪花天空飞舞。蒙古族青年吴云波驾着车匆匆行驶在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的乡村公路上。靠近年底,他格外忙碌着牛的事,出栏、收购、屠宰、加工、销售、发货……

  吴云波因为带领乡亲抱团脱贫,今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是内蒙古唯一的获奖者。

  赶着108头牛带领村民集体加入合作社

  大兴安岭南麓余脉把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揽进怀抱,全嘎查234户、1072人绝大部分是蒙古族,村民以放牧养殖为主,是全苏木面积最大、最穷的嘎查。

  吴云波头脑灵活,20来岁就开始贩牛,每年收入二三十万元,是村里的富裕户。2009年,村民集体推选他当嘎查长,他决定舍小家、顾大家,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增收。3年后又被推选为嘎查书记。

  父亲教导他“当一名合格的村干部,不要留下骂名。”吴云波说:“村民选我,我就要担起责任。”2013年,吴云波组建合作社,借来200万元搞基础建设,在父亲多年栽种的1300亩林地里盖起几万平方米的牛舍、仓库,挖了水井,号召村民入股。

  吴云波率先把家里的108头牛赶进牛舍,第一个入股。同学布日额受到感染,也把家里的10头牛全赶来了。之后,10天内全村207户村民加入。2014年初,玛拉沁艾力(意为“牧民之家”)合作社正式成立。

  吴云波决心干出个样子。第一年,他领着合作社搞育肥牛、承揽工程,起早贪黑挣下80多万元,到年底全部分红,入股村民每人分红15%。第二年、第三年合作社连续分红15%,还给全体村民发了200元牛肉卡,给每户发了面粉。3年下来,村民累计分红287.5万元,人均增收2400元,37个贫困户稳定脱贫。到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万元。

  带动传统养牛走上现代产业之路

  东萨拉嘎查农民祖祖辈辈山上放牧,靠天吃饭,生活没啥起色。吴云波凭着多年经商经验认为:要想致富,必须变单纯养牛为产业深加工。

  在他带领下,合作社发展一环扣一环:2014年建饲草料基地,2015年成立奶制品厂、餐饮公司和牛排店,2016年建立通辽直营店、宁波销售处和合作社鲁北分社。

  记者在鲁北工业园和东萨拉嘎查看到,合作社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牛肉全程溯源,创出了玛拉沁艾力的品牌,合作社获评自治区示范社。起初550万元的股本现已增加到净资产2480万元。

  现在,吴云波又规划好未来的发展:建设“互联网+”网络电商平台;结合旅游挖掘和传承民族传统美食;联合苏木里其他22个嘎查村,建设草畜一体化养牛基地。

  吴云波说,按照他们的规划,到2019年,合作社将实现年屠宰加工7000头育肥牛、350万斤牛肉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1亿元,年纯收入达到7000万元,农牧民每年每人增收7万元。

  敢担当、讲奉献,不辜负群众希望

  合作社越来越红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背后是吴云波的艰辛付出。

  当初,他四处找人担保借钱,无偿占用父亲几十年血汗栽下的树林,把家底全部入股……有人认为他傻,有长辈指着鼻子训骂他,可坚定的吴云波挑着重担一往无前。

  布日额说:“吴云波经常做我们不敢做的事。”上任第一件事,吴云波就把集体的机动草场全分到了户:“集体啥财产也没有,村民不用担心我贪污,我就可以好好干了。”

  跑项目、找客户、住便宜店、吃便宜饭……吴云波个人买的一辆新车一年跑了10万多公里,3年来体重从196斤降至167斤。他付出最多,收入按股分红10多万元,不及他过去收入的一半。

  合作社成立后,11名理事担起了全部的责任,他们每天早上6点到岗,晚上10点多才回家,还经常值夜班。

  2014年腊月二十九,合作社把挣来的利润全部分红,村民们高高兴兴地领走了钱,但每个理事只发了4000元工资。

  发工资的那天,屋外,雪山笼罩,寒风刺骨;室内,人群散尽,一片沉默,11名理事默默围坐一起,忽然有人哭了起来,接着几个汉子哭成一团。吴云波事后说:“我们没有白辛苦,终于兑现了对村民的承诺。”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