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1 15:34:05 来源:新华社 作者:吴晓颖 吴文诩
中等个,双颊微陷,腰里系着一条黑色护腰,8日,记者见到蒋乙嘉时,他刚出院不久还处于恢复状态。两周前,他在天津出差时腰伤旧疾复发,疼得一下子瘫倒在地动弹不了。
在医院治疗几天后,不顾家人劝阻,他又匆匆赶回了挂念的村庄:“园区的蜜蜂正在繁殖期,合作社种的大米要找卖家,村里一大堆事儿等着”。
地处四川东部的蓬溪县拱市村,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牵挂的地方,也是他的故乡。走进初秋的拱市村,青山环绕、花果飘香,条条水泥路蜿蜒在山间,水渠在田间纵横交错,一座座别致的农家新院,连着一片片绿意浸染的产业园,宛若世外桃源。
在四川蓬溪县拱市村,蒋乙嘉(中)在为村民讲解千叶佛莲的生长习性(5月9日摄)。新华社发(蒋东宏 摄)
在蓬溪,这位村党委书记家喻户晓,他带着千万元积蓄回乡扶贫的故事被村民们津津乐道:20岁参军离开家乡,40岁退伍复员,投身商海,成为身家千万的企业家,49岁回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一干就是十年……
和许多山里娃一样,蒋乙嘉最初的梦想是走出这片穷山沟。那些年,拱市村太穷了,十年九旱,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一亩。直到本世纪初,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蒋乙嘉兄妹8人,他在兄弟中排行老四,被喊作“蒋四娃”。在他记忆中,小时家里的日子很不好过,常靠亲戚借粮接济,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白米饭。
尝过苦日子的蒋乙嘉深知农民的艰辛。2006年夏天,当他返乡探亲,看到缺水的农田裂出一道道拳头宽的口子,乡亲们依旧过着靠天吃饭、肩挑背扛的日子时,就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要回来!
2007年,蒋乙嘉把北京的公司交给妻子打理后,作为遂宁市“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工程中的一员,回到了故乡。从最初县委任命的拱市村第一书记,到后来全村党员全票选举的拱市村村支书,再到拱市联村党委书记,十年里,他带领村民修路、治水、调产业结构、建新村,拱市村从蓬溪县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首批小康村、四川百强名村。
聊起村里的“致富经”,村民们口中会蹦出一些时髦词“高品质农产品”“鸡蛋理论”“三驾马车”,但他们说的更多的,是“蒋四哥”。
凭着多年的生意头脑和胆识,蒋乙嘉盘活土地资源,大做“三农”文章。他带领村民利用村里70%的撂荒地整合出2200亩集中连片产业区,根据村里地形特征搞立体化种植。在山坡、山顶种优质核桃,在半山腰栽经济果林,堰塘及低洼地带种水稻、套养绿色水产,还通过建蜂蜜生态科技园等吸引种植养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资。
蒋乙嘉说,村里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种植养殖业结构的同时,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也逐步跟进,建佛莲博物馆、举办佛莲艺术节。这样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不仅能降低风险,还能形成互补优势。
在四川蓬溪县拱市村,蒋乙嘉(右)在新建的拱市联村党群服务中心现场指挥施工(5月4日摄)。新华社发(蒋东宏 摄)
多项产业齐头并进,实现了全村人共同富裕。2016年,拱市村人均年纯收入实现1.36万元。村民唐才云是村里生猪养殖户,他说,过去全家5口一年才收入1万多元,如今收入有十几万元,家里新盖了小洋楼,还买了小汽车。
在老村支书朱忠华看来,“蒋四娃”之所以能带着大伙脱贫致富,靠的是他身上的那股犟劲,“别看四娃平时乐呵呵的,但遇到困难他不服输,总是一个人扛。”
正是这股如牛的倔犟,支撑他度过了最初村民“有了钱,图出名”的质疑、亲人们对他花光2000多万积蓄用于家乡建设不解。对误解,蒋乙嘉不多做解释,挖渠、种树、修路,他处处冲在前面,曾病倒在修路工地上,最终用实干和真心,换来了村民的信任与亲人的支持。
蒋乙嘉坦言,也受过很多委屈,哭过,但对“返乡扶贫”的决定从未后悔过,那是他年少离家时埋下的心愿:“有一天过好了,有条件了,要回来改变家乡”。支撑他一路走下来的,是心中的信念: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自己的心不冷,乡亲们的心就不会冷。
提起丈夫,妻子杨扉婷满是心疼:老蒋身体不太好,有心脏病、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他随身携带的小挎包里常年装着速效救心丸、治腰疼的药。今年腰伤都犯三次了,劝他做手术,他却总说没时间。
拱市村富了,村民们腰包鼓了,蒋乙嘉却比以前更忙了。周边几个村的干部找到蒋乙嘉,希望拱市村能把他们村带起来。在蓬溪县委支持下,2015年拱市村与周边5个村合并建立了拱市联村党委,不断培育壮大拱市联村产业,建成三七药材种植基地、亚洲最大的千叶佛莲种植基地。蒋乙嘉忙着跑项目,筹资金,卖产品,他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杨扉婷有个本子,夹着一沓厚厚的车票和机票,那是丈夫这些年的出差“记录”。
前不久,蒋乙嘉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他坦言,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这辈子都会守在拱市村,他毕生心愿是实现对村民的承诺——“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这也是他返乡的梦想追求。
已近花甲之年的蒋乙嘉说,他最满足的就是不管走到哪儿,乡亲们都能笑着喊他一声“蒋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