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摆渡送学40年,这天他上了最后一课

2017-03-01 09:38:35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周来 钟泉盛

  2月28日一大早,广西岑溪市波塘镇杨亦村边的黄华河两岸竹影婆娑,河面上笼着一层轻雾。7时30分许,在黄华河边摆渡护送学生已有40年的杨亦小学教师倪华成照例出现在河边,等待唯一一名乘客——四年级学生倪宇雁上船。随后竹篙一点,桨声阵阵,渡船缓缓向对岸学校方向划去。

  这天是倪华成在杨亦小学任教的最后一天。1977年,20岁的倪华成高中毕业后来到杨亦小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从那时起,他同时也成了一名义务摆渡接送学生的渡工。时光荏苒,如今他已年满60岁,再过一天他将迎来正式退休的日子。

  “摆渡人”坚持送学40年

  百余米宽的黄华河表面平静,水深却超过10米。帮学生倪宇雁穿好橘红色救生衣后,倪华成用全力划动船头的一支木桨,静水无声,渡船缓缓向对岸靠过去。

  杨亦村滩急组只有23户人家,却因为一条河与对岸的杨亦小学分隔开来。兴建桥梁耗资巨大,长期以来滩急组的孩子们要到对岸上小学,只能靠家长撑竹排接送。在家长的请求下,同样住在滩急组的倪华成揽下了“顺带”孩子们上学的活。

  就这样,小学教师倪华成早上送、晚上接,成了一名义务“摆渡人”。当时工资偏低、生活窘迫,他却从来没有想过向乡亲们伸手要一分钱。“我也就是顺便接送,小事一桩。”

  没想到,风风雨雨里这一接送就是30多年。30多年来,每年倪华成都在家长的帮助下重新扎一条竹排。到2008年政府购置铁壳渡船之前,倪华成已用过31条竹排,他自己也不记得接送过多少学生,但没有出过一起安全事故。换了渡船后,倪华成肩负起更多安全责任,接送学生至今。

  河上撑船并没有多少诗情画意。在倪华成摊开的手掌里,深黑的粗糙裂痕仿佛一道道时光的印记,记录着他40年来一个又一个摆渡送学的日子。

  为孩子们再上最后一课

  在考勤机上按下手指后,倪华成有些茫然地东瞅瞅西看看。他翻遍了好几件衣服,想找那副他戴了多年的老花镜。他又从一个抽屉里翻出一本工作日记看了看,其中一页上记录着他的资料:出生日期,1957年2月26日;参加工作时间,1977年5月2日。

  人生六十,40年韶华奉献于此,双鬓已染霜。本来这学期学校没有安排倪老师上课,但校长陆波还是在这天特意安排他给此前所带的四年级上最后一课。

  上午11时,上课铃声过后,23名学生齐刷刷静候在座位上。倪华成走上讲台,话语缓慢艰涩:“同学们,我明天就要退休了,今天最后一次给大家上课……我非常喜欢给你们上课,也很舍不得你们……以后会有更年轻、更好的老师来教大家,希望你们像过去对待我一样对待其他老师……”

  也许觉得表达不够,他又走到每个学生身边,摸摸这个学生的脑袋,拍拍那个学生的肩。这些农村的孩子,谁家种了肉桂、鸡蛋果,谁家起了新房,谁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一切历历在心头。

  “老师你不是说教我们到毕业吗?怎么现在就退休了呢?”学生倪广丽说着说着眼圈红了。倪华成也有些难过:“老师已经老了。退休了以后我还会经常来看你们。”

  “农村孩子坚持上学不容易。这个班一年级入学时23人,我从三年级接手,现在四年级了也还是23人,没有一人流失。”谈起这些倪华成颇有些高兴。

  仍做“摆渡人”,争取干到70岁

  “有人说,顺便摆渡接送学生好像没什么。”杨亦小学教师梁婵说,“可是想想每次早晚经常有人不能按时到渡口,自家孩子磨蹭我都忍不住,但我从来没听倪老师抱怨过。这样坚持40年,他真是细心又耐心,不求任何回报,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40年摆渡,40年育人,一批又一批农家子弟从此飞出山村,倪华成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偶尔接到远方学生的电话。“有的上了军校,有的在读硕士,不管做什么,知道他们好我就觉得这辈子很值。”

  最后一次课后,全校师生在校门口合了个影,倪华成感到一些轻松,但他还有牵挂:到下学期滩急组还有4个小孩要过河上学,学生家长也担心他退休后,孩子上学可能没人接送。

  “我说,我有渡工证,只要我还干得动,我都会继续为大家摆渡,我感觉我的身体能干到70岁!”他挥挥手,语气铿锵,依稀又回到了当年撑竹排护送学生过河的模样。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