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裸捐”军人张光付:“我看不得别人有难处”

2017-02-28 18:45:18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东波 王天德 秦富梁

  “张永山大哥看病药费1500元,云南、湖北、四川17个学生生活费3500元……”

  工资刚发下来,张光付又留下几百元生活费,将大部分工资捐给了资助的9户特困家庭、21名贫困学生。

  从津贴90元的战士到工资数千元的警官,武警辽宁省总队抚顺市支队六中队二排排长张光付,全部收入30万元已捐出了26万多元,从军12年却无一点积蓄。

  “我看不得别人有难处。”张光付说,“我在部队学了一身本事,不愁将来没饭吃,应该把钱给更需要的人。”

  雷锋第二故乡的“百姓雷锋”

  今年2月,抚顺幸福养老院院长崔英姬积郁多年的心结终于打开了——

  2月5日,崔英姬用手机拍下张光付春节慰问院里老人的情景,在微信朋友圈发道:“好人张光付 我们感谢你”。

  “平时抽空就来扫院子,逢年过节给老人送营养品和水果……可他连点影像都没有。”崔英姬说,这么多年的遗憾,终于弥补了。

  从“小伙子”到“小张”,再到“光付”,崔英姬对张光付愈加了解,也愈加关怀。她沙哑着嗓子对记者说:“光付(工资)全捐了,自己舍不得吃穿,30岁了还没成家,看见他就心疼!”

  同样为张光付操心的还有抚顺市千金乡邓尔村妇女艾桂民。“我丈夫得痛风多年,干不了活,大人吃药、小孩上学都是光付拿钱,农忙时间还帮我家干活,连口水都舍不得喝。这么好的小伙子千万别耽误了。”她说。

  中和村村支书叶仁朋说,村里的五保户、低保户都盼着光付去。卧床多年的张明辉老人还总让他托口信,告诉光付在部队别太累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张光付被当地评为“百姓雷锋”。不仅在这里,张光付上军校时的四川,没去过的贵州、甘肃……从军12年来,他的爱心遍布10多个省市,累积资助贫困学生、困难群众1600余人。

  “雷锋支队”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武警抚顺市支队有着深厚的学雷锋传统,被驻地群众和兄弟单位誉为“雷锋支队”。

  “排长的鞋子、袜子破了,都会补补再穿,生活节俭,省下来的钱全用来献爱心。”1995年出生的大学生士兵、下士朱颖杰介绍。

  张光付提干前曾在多个岗位工作过,集体重装五公里越野即便帮战友背五六只枪,仍能在18分钟内跑完全程,在全训中队曾带队参加2010年武警辽宁省总队搏击大比武获得团体第三名;在生产中队,他不仅种田养鱼是行家里手,在骨干考核中以全优成绩又被选拔回全训中队当新训班班长。

  武警抚顺市支队副政委李圣道说:“支队有48年的学雷锋传统,用雷锋精神武装思想、净化灵魂,张光付是我们支队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也是我们支队集体形象在个人的集中表现。”

  在“裸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上世纪七十年代,张光付祖父携其父亲等从湖北丹江口迁到现住地河南邓州。由于父亲兄弟姊妹多,家境困难,幸亏周围乡邻接济,才渡过难关。

  在这样内外环境中成长起来,张光付自小就养成了仗义助人的品性。

  2008年5月第一次休假回家,张光付悄悄从积攒的原本孝敬父母的1.4万元中取出1万元,全部资助同村面临失学的儿童;2009年休假时,村里麦田发生大火,他第一个冲进火海扑火;2011年4月,他从冰凉的河水中救出一个5岁的儿童……

  很多人了解到张光付捐款后,都无法理解——出身于只有十几亩地的农村家庭,为什么不存钱置房成家,孝敬老人?

  张光付的父亲对儿子说:“还有比咱们更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的身体还好,你唯一注意的就是要照顾好自己。”

  父母的深明大义给了张光付莫大的力量,让他在“裸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然而,父亲曾因气管炎、脑梗塞加重住院治疗,怕影响张光付的工作而没告诉他。

  此事让张光付“心如刀割”。他见不得别人遇到困难,哪能承得下自己亲生父母的病痛?

  此后,张光付从每月的工资中又“挤”出钱寄给父母。今年春节,他还带父母去医院仔细检查了身体。

  采访中,记者问,这些事是否会给他带来成家立业的压力。

  “做这些事是因为我真正收获了快乐,对那些困难的人承诺了,我就得兑现下去。”张光付说,他相信能找到支持自己的另一半。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