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一个养女和她的七位“爹妈”

——记贵州石阡县“留守媳妇”肖飞

2017-02-26 22:51:56       来源:    作者:新华社记者李春惠、向定杰

  淘米、洗菜、切肉、抡锅铲,同时还要“分一只眼睛”看着门口玩耍的两个儿子。不到半小时,肖飞就把11个人的午餐准备好了。“爱人长年在外务工,家里有7位平均年龄66岁的老人和2个上小学的孩童需要照顾。麻利是长期‘练’出来的。”肖飞说。

  28年前,在贵州省石阡县河坝镇的大山里,出生仅3天的肖飞被没有子女的肖守义夫妇收养了,那一年夫妇二人均过5旬,虽然山里条件差,但肖守义和老伴儿将肖飞视如己出。

  17岁时,肖飞前往广州打工。两年后,她和同乡吴军牵手走到了一起。养母反对他们的婚事:“对方要养好几个老人,姑娘你莫逞强。”可肖飞却说,“只要感情好,人勤劳,一切都会好起来。”

  3间木瓦房不够住,吴军只好把猪圈隔出来当婚房,肖飞却毫不在意。但照顾6个老人确实是个挑战:公公、婆婆、没有子女的叔叔、婶婶和平时无人照顾的伯父、伯母。公公、婆婆、叔叔、婶婶4人有智力障碍,伯父视力障碍,伯母多病,婆婆除了智力低下还是聋哑人、和婶婶一样腿部有残疾。

  老人们不爱洗澡换衣,她就常催常洗。村里人不愿来往,肖飞就主动帮忙。下雨了别人都往家跑,她却要往外跑,帮人收粮食。渐渐地,寨邻们有了好感。“这个媳妇的孝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村民曹安盛佩服地说。

  2014年春天,肖飞借钱盖了新房,把养父母也从高山上接了下来。7个老人(伯母于2014年初病逝)、两个孩童、两个年轻人组成一个11口人大家庭。每天早上6点,肖飞就要起床,为老人们做饭、洗漱、打扫房间,之后下田薅草、打理庄稼,干了农活回来一进屋就要准备全家人晚饭。

  老人们对肖飞也依赖和信任,常说,只要半天听不到媳妇说话,看不到影子,心里就不安逸。

  “肖飞这孩子心善,对我们亲着呢。”肖守义说。

  现在最让肖飞牵挂是老人的身体。她刚嫁过来时老人还算硬朗,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去年就有3个老人因病住院。就在几天前,婆婆患了重感冒,只有二三岁儿童智力水平的婆婆在镇卫生院显得极度不安与焦虑,其他人拿药给她吃,她就一抬手把药打翻在地,输液时能一把将针头扯出来。只有肖飞能让她安静地吃药、输液。“晚上梦见婆婆去世了,我好伤心。”肖飞说,梦中撕心裂肺般的伤心如同真的一般。

  “我就想家里每个人都好好的,谁不好我心里都不好受。”肖飞两只手紧紧握在胸前说。

  去年,肖飞家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她的故事也传开了。医院减免了老人的医疗费,还有人捐米捐油。肖飞一一记下“爱心清单”。她说:“做人要讲良心,孩子长大后要给他们看。”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