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4 11:09:23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简介: 12月1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三道镇和乐村驻村第一书记范光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交流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体验和心路历程,欢迎关注!
访谈背景
去年8月,黑龙江省集中选派了3484名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了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全覆盖,推动优秀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汇聚。将中省直机关选派的100多名干部全部选派到条件最艰苦、基础最薄弱的贫困县,由县级组织部门结合选派干部特点和贫困村需求确定任职村,做到人岗相适、精准选派。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编辑部副总监范光来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驻村地点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三道镇和乐村。范光来针对和乐村的资源优势和村民的实际情况,把发展林下黑猪养殖作为扶贫项目。发动力量、调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动员社会参与捐建“互联网+”乡村电子阅览室。
今年9月,范光来的驻村工作时间已满,但他又跟单位申请延长一年。“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不能辜负村民对我的信任。下一步还要给县里做黑猪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和饲料生产的全产业链规划,不仅要让和乐村,还要带动全乡乃至全县的贫苦户脱贫致富。”范光来说。
主持人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的契机来到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三道镇和乐村做第一书记?
范光来
我叫范光来,是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编辑部副总监,做驻村第一书记,也算是一个机缘巧合。我在2012年的时候,从交通广播副总监的岗位调到乡村广播,2012年到2015年这三年时间一直在乡村广播工作,我个人对乡村广播的感情非常深厚,因为在2007年创办乡村广播时,我就是主要的创办人之一。在创办完乡村广播之后,我调到交通广播工作。五年之后又回归乡村广播,自己感觉还是很有感情的。经过2012年年底到2015年将近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每年平均都要下乡很多次,经常带队下来搞采访活动,每年在乡村行驶的里程超过二万公里。自我感觉是在台里比较了解农村生产生活和比较善于农民打交道的一个人吧。
2015年7月底,我正带队在下面一个县搞活动的时候,路上我接到了台里这样一个倡议的通知:说从中央到地方,有这样一个“派驻第一书记”的活动,希望我们台里面符合条件的人报名。当时我看到倡议之后,马上萌起一个想法,“这个我挺合适!”后来我就跟台里的同事通电话,让他把详细通知内容发给我,看到之后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没过多久,就得到了通知,我很荣幸成为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那个时间还是很快的,说实话,可能当时还没有完全回过神,因为没有想到会那么迅速。8月28日,是全省118名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我参加了第一次培训。虽然我经常下乡,但是以往的下乡工作,是以媒体人的身份,算是一个局外人一样,跟他们互动、采访,或是去做活动,比如送医疗,送科技,送文艺演出,到现场解决问题。突然一下子,要去当第一书记了,还要完成扶贫工作、党建工作等等。新闻媒体人在村一级的行政机构里作为一个负责人的时候,那个时候真感觉还没有适应过来。虽然我们在第一轮培训时,相关的部门给我们做了很多业务培训,但还是没有完全适应。也不叫不适应,就是没有进入,尤其我们是新闻人,是媒体人,你做什么时候,总是一个很冷静的去旁观,去作为局外人一样的去思考。我这个局外人变为一个局内人的时候,在心理上还是不适应。但是,很快在9月初,我就到岗了,逐渐一点一点的,很快就转变了角色,基本上,在前期转换身份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主持人
当时到了村里之后,给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您意识到自己即将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范光来
说实话,到村后的第一印象,真的是非常非常意外。那天我的同事送我从单位到我驻的这个村里面,这一路上,我就在想象,会是什么样?虽然我自己也跟自己说了,我要去的是一个比较落后的乡村,不要对它有太高的期望,给自己作心理的铺垫。但是来了之后,还是感觉和想象的有差距,差距在哪呢?村子里面没有办公室,借了村小学的四间办公室来办公,条件非常简陋。我们来的时候,正在下雨。除了通村的路是由县一级修的,连通村和村之间,但是一进村就都是泥道了。这个泥道,你穿着鞋走两步可以,再走的时候,你就感觉自己没法走,因为鞋底粘的泥特别厚,当时进入小学村部的门口,全是土路、水洼,真的不相信。我这个村部周围没有农户,就是说我还有一定想象的空间,我不知道和乐村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我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村部的情况,如果说村民的环境比较好,对我来说也是个安慰,在这里给了我一个稍微平息的地方。一进到办公室,村里面的两委成员都在,因为是一个老教室,灯光各个方面比较差,办公条件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共只有两台电脑,村委会好几个工作人员,却只有两台电脑,我就想平时办公是怎么完成的呢?后来,到村里面走访了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感觉这个办公条件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已经给自己做了很多心理上的铺垫,对于现象的种种设想,好的、坏的都有,感觉也还好吧,可能这些东西更能成为让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吧!当时自己是对自己这样说的。
主持人
刚才您描述了当时进村的第一印象的一些细节,其实多数是村里的一些基础设施或者条件、环境的一些现状,这可能给人是最直观印象的。接受直观的条件之后,接下来就是要了解村里的发展情况,并制定您任期的发展目标了。当时您是怎样认识村里发展现状的,您又是怎么根据这个现状找到一个发展目标的?
范光来
我作为新闻人的习性,要认识现状,就必须去调查。我当时是通过两条腿来了解情况的,一个是跟村两委成员聊,让他们在信任我的同时,也要信任他们,了解村里的情况,听他们跟我介绍基本的情况,这样我对整个村里面的经济状况、其他的一些现状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当然,基本的土地数量,旱田、水田,其他基础设施的这些东西是很客观的。但是,我认为,村里村民真正的经济情况,生活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我还需要用我的眼睛去发现,去求证。所以,就要进村入户去走访。好在我是做新闻工作的,也比较习惯于这样一个走访。
一开始,我就选了一个最近的屯去了解情况,从村部到这个屯部大约有三公里的路,那个时候我刚到村里,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也不想让别人陪着。因为别人陪着的时候,我可能很容易敲开农民的家门,但是我听的东西未必是我真的真想听的。所以,我背上着包,甩开腿就出发了。一路上,其实我心里是比较打鼓的,我一再提醒自己,我现在这个角色,不是一个新闻记者,我不是来采访了,我是来为他们扶贫相关的事业做努力的,帮他们脱贫的,我是驻村第一书记。在我进屯之前,我已经提示自己必须用这样一个视角去思考问题、了解情况。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怎么去敲开第一户门,那个时候,自己还是很忐忑的,这第一步怎么迈出去,我该怎么敲,该怎么说,怎么介绍我自己,我该问一些什么情况。好在什么呢?那一天,气候比较好,我在进屯的时候,没多远,在路边就有一个大娘坐在她家的门口晒太阳,然后我过去了,也很自然的,就坐在地上了,因为大娘是坐在她家门口的石头上,能感觉到是她经常坐在那里晒太阳的地方,我就坐在路边,大娘觉得我比较随和,就直接聊了。聊的时候,这时候村里面一个大爷,看见陌生人来了,也很自然的坐过来聊天,我们聊了很多情况。我通过这次经历之后,每天我都去走访,现在基本上全村各家各户,不能说我挨家挨户全都进到,但是各家各户都当面聊过,因为有的时候,你可能在街上,我们很熟悉之后,在街上碰到,就是几家几户坐在大街上一起聊了,挨家挨户的情况就全都了解了,通过这样的走访,把村子里面的,我认为是最接近真实的状况了解到了。
了解之后,就对我接下来该怎么去做扶贫工作有了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了解,我发现村子里面现在的情况和全国其他的村子也是比较相似的,就是,“386199”人员比较多,“38”指的是留守的女性,“61”指的是留守的儿童,“99”指的是留守的老人,村子里面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外务工,所以村子里面的人相对较少。但是留守的,除了一些中年以上的劳动力、极少数的青壮年之外,老人、儿童、妇女比较多,这些人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跟我年龄相仿的人,也就是小学、初中的文化,甚至有一个比我没大两岁的一个大哥,不会写名字,说实话,我真的特别的意外。我当时就感觉,文化程度绝对制约了我们相关工作的推进,如果要做好扶贫工作,就必须的打破这个瓶颈,所以,我要做好科普的工作,因为紧接着没多久,习总书记开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还有一个高层的扶贫工作论坛,习总书记就提出“两个扶zhi”,一个是智力的智,一个是志气的志,那个时候,我深有体会,对这两点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所以,我一定要做好扶智工作。通过改变他们的思想来激发他们内生的动力,因为通过和他们的接触,包括进村走访,感觉许多村民都特别固执,思想观念比较僵化,要通过科普工作来改变他们的思想,改变思想了,才能够激发他们自我改变生活状况的勇气,才能够让他们自己有内生的动力,这是我当时的一个努力的方向。
范光来
于是,没多久,我就在假期,周末回哈尔滨的时候,我是提前电话联系了几个在省科协、省农委、省农科院工作的朋友,让他们给我筹集了一批科普书籍。这一年多来,通过这样的渠道,我一共筹集了科普书籍超过一万册。在挨家挨户走访时,我给村民们挨个儿发,然后我在村部也放了一些,村民来的时候,我就鼓励他们拿,希望通过这样,养成他们学习的习惯,然后逐渐地去改变他们的思想,改变他们的思路,能够做好扶智的工作。
再一个,因为我本身是广播电视工作者,我跟台里申请了几百台收音机,因为我知道,我们有好多农业科普的节目对我们村民很有用。通过发收音机、发科普读物、引导有智能手机的人关注我们台里推的一些农业科普的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同时,我在去年的时候,也培养了一个全国的科普带头人,因为我知道凭我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在今年我又努力的培养另外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希望他也能够成长为一个科普带头人,想通过他们,通过我们两委成员和村里的党员,带动大家养成学习的习惯。而且我还想利用其他的一些渠道,建立一个平台,把科普工作变成一个长效机制。我发动朋友,给我村里捐了20台新电脑,建了一个“互联网+乡村”电子阅览室,因为我感觉书的这个载体很有用,但是它也有局限,而广播造价比较高,全村有1752人,577个家庭,我努力在我离任之前,争取让每个家庭都有收音机,但是,投入还是比较高的,过程比较缓慢,所以我想建立这样一个互联网+乡村电子阅览室。我们有20台电脑,村里面连了宽带,这样村民可以随时来通过网络了解他们想要知道的所有的科技知识,同时大家也可以利用我们电子阅览室来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因为在全村500多个家庭里面,我了解有电脑的家庭,一只手的手指头都数得过来,有电脑之后,基本上不会花钱去引入宽带,因为这是很高的一笔费用,所以我建立这样一个完全开放的电子阅览室。同时,这个电子阅览室还被我办成一个科普大讲堂,我陆续邀请了农科专家、医疗专家、法律专家到村里,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培训工作。通过这样的培训工作,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开展农业生产。
同时,我又发现很多村民一有闲暇就打麻将,我发动朋友捐了7个广场舞用的音响,因为我们是6个自然屯,7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都有跳广场舞的音响,在我引导下,我们村民基本上在茶余饭后,去跳广场舞了,这样能够锻炼身体,打麻将的人也在逐渐地减少。通过这样一个引导,整个村的文化氛围、娱乐氛围也都比较健康了,我想它更有利于推行扶智科普的工作,对村里接下来的发展更有帮助。
主持人
您刚才说瞄准精准扶贫这项工作,是把它明确地分为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精神扶贫,以期为扶贫提供内生力量和长远可持续的力量。您能不能分别从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这两个方面,分别说一个细节。
范光来
产业扶贫方面,我在这边做了一个驻村第一书记的精准扶贫项目——林下黑猪的养殖。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一定要通过一个比较精准的项目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通过走访我发现,我有一个最先去的屯,曾经是全县闻名的养村专业屯,全屯40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猪舍,现在基本上都已经闲置了,只有两户人家咬牙坚持。我通过了解才知道,这个屯当年非常风光,家家户户养猪,全村猪舍养猪的规模达到几千头的程度,村民也靠养猪致富过,但是由于猪肉市场周期的变化非常剧烈,这些曾经致富的村民到后来承受不住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纷纷弃养。说明我们村民是有养殖技术、养殖经验的,而且还有闲置的圈舍,我在想,怎么用最小的力量来发挥最大的作用,因为你要做项目的话,肯定是要有一定的投入,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我可不可以发展一个“年猪定制”效果的。然后我就开始做调研,因为你没有销路的话肯定不行。通过和台里的工作微信群咨询,发动自己身边的朋友、同学打听,很多人都对这个都很感兴趣。我计划推进这个项目,然后就召集了我们曾经养猪专业屯的这些人来开会,来研讨这个事。大家很支持,后来我就开始召集全村的村民代表来研讨,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会开了几十次,将近一百次,来研讨这个项目,大家都很支持。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也去咨询专家,因为我知道,我们村里面,这些村民之所以弃养,之所以承受不住猪肉市场周期变化的原因是他们的养殖技术落后,养殖规模小,养殖标准低,而且他们养猪的品种不佳,导致他们只能是在猪肉消费市场里面处于最低端、最普通,没有市场的竞争力。怎么去改变这样一个问题呢?我就到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养猪研究室去求教,当时黑龙江农科院的党组书记刘娣,她是全国有名的生猪养殖专家,我们一起深入研讨了一下这个项目,她当时表示,要带着她整个生猪养殖的团队全力支持我所在的和乐村来发展生猪养殖项目。但是她给了我建议,希望我发展黑猪这样一个项目。
作出这个建议的前提是,她派她的团队到我们村里来调研过两次,发现我们和乐村有这样几个优势:第一,拜泉县曾经获得过“地球奖”,说明我们拜泉县县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别好,我们有这样一个环境的优势。拜泉县是半丘陵的地带,和乐村林地资源特别丰富,刘娣让她的团队调研之后发现我们有这样的优势,建议我们发展林下黑猪养殖。按照一个产业发展的话,要做全面的规划,我们又恰恰有这样一个自然的资源,然后我们这边很多人种植玉米,未来我们可以发展一个饲料加工,这样一来整个全产业链都能够闭合。
在刘娣的建议下,我们确定了林下黑猪养殖这样一个项目。我向刘娣书记请求,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全力的支持。在刘娣书记帮助协调之下,刘娣书记把和农科院合作的一个企业介绍给我了,就是黑龙江信诚龙牧有限责任公司,这个企业是黑龙江黑猪养殖的龙头企业,他们养的黑猪的品种是刘娣书记研究的成果,是由英国的皇家猪种巴克夏和东北民猪杂交而成的巴民杂交猪。这个猪种已经被信诚龙牧注册成“巴民1号”的品牌,这个企业也同意跟我合作,我们就确定了一个叫院企联合、社企合作的模式,就是农科院给我全面技术上的支撑,信诚龙牧给我全面保姆式的帮扶。
这个保姆式的帮扶,我认为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在。为什么呢?因为黑猪正常在市场上是不流通的,黑龙江有几个企业在做黑猪的养殖。仔猪不流通,仔猪有企业的支持,但是如果说按照市场价来计算仔猪的话,今年我们进猪的时候,普通的肉猪都已经是1000多远一头了,这个成本我们村民是承受不了的。然后我跟这个企业多次的交流请求,他就免费给我们提供仔猪。按照它的计算是2500元,当然这2500元是这样算的,要保底价回收,要保证村民养了一头猪,不拿任何费用,保证村民养的一头猪是700-800元的利润。我们没有花钱买一头猪,饲料是从哈尔滨运过来,还派了技术人员在这里全程指导,然后我的村民在养猪的过程中,还支付村民的薪水,这样的话,它是纯粹保姆式的帮扶。按照现在标准化养殖数据的话,一个工作人员可以照顾250头猪,我这边有目前是存栏1200头,一共建了两个地方,在另外一个村有合作社,两个基地,一共是6个村民,工资都由企业支付,还给伙食费。因为确定这个项目之后,我们就注册了合作社,我在的是和乐村,所在三道镇的另外一个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又主动找我,让我帮扶他们。
于是,我解决了技术问题,解决了销路问题,因为有企业的帮扶,我才敢让他们来行动注册合作社,注册了两个合作社来推进这个事。这个企业还同意我所在村的合作社,入社的这些贫困村民,他们入社的资金是来自于金融扶贫这一块,就是政府给的扶贫贷款,低息扶贫贷款,就是村民不用拿钱就入社了,利息是由合作社来承担,他们的分红是可以计算的,这两年分红,一户有7000块钱,这钱怎么给他们呢?是先给他们,每户三头小猪,饲料是免费给,技术也是免费支持,他们养到可以出栏分量的时候,我们回收过来,在我们基地放养,改善它的肉质,然后每户给七千块钱的现金,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的村民就完全掌握了黑猪养殖的技术。我刚才讲了,我们基地六人,我们基地四个人,那个基地两个人,一共六个人,完全可以照顾出来将近1700头猪,其他的人,参与不了养殖过程,就掌握不了这个技术。为了实现有一个造血功能,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分红先变为小猪的方式给他们,他们养殖过程里面,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们完全就掌握了黑猪的习性,掌握了黑猪的养殖技术。这样的话,就实现了一个造血功能。
企业给我提供猪,农科院提供技术,整个帮扶措施都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基地,原来在村民家里面的猪舍,因为不符合现代化标准养殖基地的技术的标准,环评也过不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符合环评要求的前提下,在我们一个很适宜进行黑猪养殖的地方,选了350亩的林地,我们建设了一个基地,在另外一个村也是这样的,那是100多亩的林地,建了这样一个基地,两个基地。建了这个基地,我所在的和乐村是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的作用,让我们的党员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党员,作领办人,主要出资,我们村两委有两位,他们作为主要出资人,然后我出面在县里面给协调了一些无息贷款和低息贷款,通过金融扶贫的政策,解决了我们基地建设的问题。我们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建设,这个基地目前占地1400平米的一期的养殖基地已经建成,8月8号那一天,我这个村1200头和另外一个村是400多头猪入栏开始喂养了。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我们还规划了二期工程,二期工程现在主体结构已经建成了,在明年5月份,完成全部工程之后,变为我们的繁殖基地,三期工程也是一个养殖基地,整个三期下来,建成面积达到4300平米,年出栏可以实现万头,成立了一个很大的养殖基地。这个养殖基地建成之后,就可以为我们全村的村民将来这样一个发展提供很多的机会。
范光来
我这个基地建成之后,我确定的是叫“一猪、两节、三旅游”这样精准脱贫模式。“一猪”就是林下黑猪,林下黑猪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带动我们的贫困村民脱贫,首先是贫困村民入股合作社,参与经营,可以分红。然后我们养殖基地建设和黑猪养殖过程,给我们的村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比如说一期工程到三期工程整个建设过程,可以给我们全村20户的贫困户,25个人,提供就业的机会,到最后人均是2万的收入。入户经营,刚才已经说,扶贫贷款是两年的,两年期到期就归还,两年入股的时间,二万块钱,可以分红。这是前两个作用。第三个作用,通过种养结合,当实现万头规模的时候,我消耗的玉米的量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一头猪年消耗玉米是600多斤,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自建一个饲料加工厂,就可以有效地引导我们村民进行种植调整,根据我们基地需要的玉米来生产玉米,其他的就可以种别的项目,这样我们的玉米就不愁销售,能够做到自产自销,通过这样也可以引导村民的增收,这是一猪带动的。
“两节”,就是我现在正在筹划马上要推出的,叫“和乐年猪节”和“和乐年货大集”。我们想,在今年打造一个“和乐年猪节”,因为一头猪,林下黑猪我们的目标消费人群是城市的居民,但是城市居民储藏食物的地方就是冰箱,一头猪,他弄不了,就得几家几户来分,我们通过众筹的方式,凡是订了我们和乐年猪的消费者,我们请他们到村里来,来取年猪的同时,免费请他们吃黑猪的杀猪菜,感受一下农村杀年猪迎新年的文化氛围。我希望它变为文化旅游的项目,在他们取年猪品杀猪菜的时候,我们村民自己家养的林下溜达鸡、大鹅等,都会成为这些来的目标人群的消费选择。我调查过,当地村民的小鸡,纯绿色的小鸡是50元一只,在哈尔滨是180元一只,我们卖100元一只绝对是受欢迎的,这样也给我们的村民增加一些收入。
“三旅游”,我希望通过我的基地,要发展自驾游、城乡休闲游、摄影油画采风游。利用我们媒体的一些优势和我们做自驾游的经验,号召一些人来自驾,让那些人知道在拜泉这样一个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和乐村。休闲游,目的是拜泉县和边上的海伦县等一个小时之内车程的县,吸引人们周末到这儿来休闲。拜泉县这儿的林地非常漂亮,有野鸡、猫头鹰、狐狸、布谷鸟等,非常多,我还打算在明年开春的时候,引进几只梅花鹿。因为拜泉是野生梅花鹿之乡,这个地方感觉它还是有旅游的价值。
另外还有哈尔滨已经成为咱们国内油画的一个比较大的基地了,我会邀请文联,还有一些油画的画家到我这儿来采风,把专业人群也吸引过来,发展一个乡村火坑客栈,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那份乡愁,尤其有一些从农村出去的人,他还想看一下现在的农村是什么样子的,就想通过这些事情,让更多的人到和乐村来,因为只要人来了,就一定会有消费的,有消费就会让我们的村民收入增加的,这是我这样一个产业项目上的设计。
通过这样一个设计,在今年,现在已经能够感觉到我们村民的认可,全镇乃至县里面,都非常认可这件事情。因为我现在又在我所在的三道镇的另外一个村做了一个规划,规划了一个将来要面对全县发展林下黑猪的一个仔猪繁育基地,因为我们要解决仔猪的问题,将来要完全面对一个市场发展的话,面对一个市场选择的话,你纯粹靠一个企业完成的帮扶是不健康的,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想把林下黑猪养殖变成一个长久的产业,县里面也是非常支持这件事情,让我来做这样的规划。我们明年做成仔猪繁育基地以后,县里和我所在的乡镇有好多村要发展这个,我们有仔猪繁育基地之后,就会再去发展一些养殖基地,就会成为我们当地的一个很大的产业了,这是我在产业上的一个规划,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产业的规划,能够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在将来能够致富。因为我们这样一个产业的发展,它绝对会带动贫困户产生一个内生自主去脱贫的动力,因为养猪这一块是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进来的,我们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实现的。因为在很多村民心目当中,猪谁都会养,猪谁也都能养。现代养殖的技术,这个目标是能够完全实现的。
范光来
关于科学扶贫这一块,几个方面,一个是发科普读物,一个是发收音机,一个是让他们智能手机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再一个是建了一个互联网+乡村电子阅览室,通过这几个渠道来做这样一个事情。我必须跟你讲一下,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面,非常触动我内心的一个故事,也是我的一个亲身经历。我在有一天晚上,到一个村民家里走访的时候,这个村民是我具体一对一帮扶的村民,一个贫困户,我跟他聊,那个时候是要深入了解他的情况,再去聊一些在工作当中应该怎么做的一些事,我到他家已经是第二次去了,那天是晚上去的,赶上他们在吃晚饭。其实我看到他正在喝酒,聊的过程中告诉我是喝第二缸酒。整个聊的过程,都很顺利,我那天是带着书去的,我就跟他讲,传统生产的一些弊端,因为他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聊的过程,我俩有一点有共识的,他这一辈子农民,最近这十年,他们产量一直不变,按照丰收的产量,他们的收入也没有增加,由于他不会让他的产量有大幅度的增加,因为他所谓这样一个产量是他比较满足的产量,他觉得自己种地的能力比较不错,但是儿子结婚了,儿子生孩子了,他生活的支出成本增加了,再加上现在农业生产的农资成本、种子的成本也都在增加,所以他个人的产量增加不了太多,成本增加,就导致了实际上他的收入是在递减,长期以来,他的生活质量会下降。聊的过程中,他很认同我的观点,我就开始引导他,我说我们要通过科学的力量,让我们的收入增加。通过科学的利用,它必然会增加你的收入,就是让你有效的土地增产,增产就会达到增收的目的。他说:“没用,我也不会。”我说我会开设科普大讲堂,请专家来讲课。我说:“你要去听呀”,他说:“我去。”然后我就再问一句,“你真的会去吗?”他说:“我会去的”。我说:“那肯定会有用的”。他说了一句,“也没什么用”。他明确说也没有什么用。我愣了,“没什么用,你为什么还去呢。”他笑着,“你不是书记吗?”我当时那个感觉是什么呢?一桶凉水浇到我头上,心里面有点发凉了。再聊了一会儿我要走,我把我带去的书给他,他看都没看就扔在炕上,我说:“这个书你看看”,他说:“我不看”,我又愣了,我说:“你不看为什么要呢?”他说:“你不是书记嘛”。这是很短的时间之内,他第二次说我是书记。这两句“你不是书记嘛”,就是两桶凉水。我从他家出来之后,谁家也没有去,一个人从村里回到镇里的宿舍,镇里的宿舍离我的村子有十多公里的距离,村里还没有路灯,我一个人开车,稍显有点紧张,其实这个不重要,而是这两句“你不是书记嘛”让我心里冰凉冰凉之后,我受不了了。我当时在想,我接下来继续发书,继续做科普,有用吗?我做的工作,一切的工作,还会有用吗?那一晚上我基本上就算是失眠了,辗转反侧,最后,我还是坚定要继续做。虽然,我能感觉到缓慢,我也能够感觉到时间比较漫长,但是我还得坚持做。因为你不做,你不迈出这一步,这个就改变不了。我总相信,量的积累,肯定会实现一个质的飞跃。所以,我现在也是一直在坚持,我还是经常会争取一些科普的读物来发给村民,我还是会鼓励他们到电子阅览室参加我们的科普大讲堂,也利用我们电子阅览室,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我就希望这个能够成为一个习惯性的工作,坚持下去。因为我们驻村还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总有到期离任的那时候,我希望把它变成我们一个村里面所有的村干部,始终会坚持的一项日常工作一样,然后也让我们的村民能够养成一个习惯,努力地通过一些事情让我们的村民看到作用,特别会有主动性,因为现在的村民,很明显的一件事情就是,你跟他说,说得再好,说得再清楚,他只认为这是说,耳听是虚的,他要看到别人学的好处,确实获得利益了,他才会主动去参与。所以,我认为科技扶贫这一块,任重道远,而且我认为它也是重之重,因为你不做这样的工作,就改变不了他们的思想。改变不了他们的思想,他们依然固步自封的生活在原有的那种生活里面,而且即使那个生活比较贫困,他们也不去改变,不去努力争取,没有内生的动力,就没有那种脱贫的志气。虽然有意愿,但是他没有脱贫的志气。没有自己主观能动性,我们外力给他再多、再大,你只是给他这些东西,当给他的力量消失的时候,停在哪,他还是停在哪,甚至他可能还会回到原处,这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我认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关注,也是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真的是太重要了。村民如果不是自主的去努力,不去主动的争取,你给他的东西再多,其实我们给的是输血,但是我们现在要通过我们的方式,把我们给的所谓的输血变为他的动力和造血,变为一个引子,让他有主观的能动性,那就是很容易脱贫,而且也是很容易能够巩固住。
主持人
您刚才谈的这些既说明,一、农村天地是大有可为,也说明,二、农村工作确实存在很多困难,要改变农民思想精神风貌的现状,做群众工作有很大的困难。您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动了很多自己以往的人脉和资源,是不是也感受到全社会其实对三农工作也是很关心、很支持的?
范光来
确实是这样。说实话,我个人切身的感受,这一块真的是特别深刻,社会扶贫的力量真的以不可小视,我在这个过程里面,我在村里做的很多工作,都是靠我朋友的力量支持来完成的。比如我要建立互联网+电子阅览室的时候,一个朋友听说之后,二话没说,就发动自己身边的朋友,全是拿自己的钱捐的,我朋友说他所在单位怎么捐或者怎么样,给我买了20台全新的电脑。还有朋友,知道我这边原来有一个村小学变为教育点,有七个学生,他们就主动买了好多的文具,好多的东西,到这儿来看学生,给学生买了校服。还有给我们村民买了跳广场舞的音响。还有我在驻村工作当中,赢得村民的信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赢得村民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有朋友帮我的。我在去年这个时候,有一个养殖户,这个养殖户王大哥,原来是在大庆打工,给人家开车,自己积蓄有接近40万,然后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把大庆工作辞了,领了自己的爱人从大庆市回到村里,因为他的户口是在村里,但是离开比较久,房子也没有了,他自己花了钱买了房子,然后开始养羊,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养过羊,他不懂技术,很大胆的就把所有的积蓄全投进去了,养羊。他那个时候,养羊这个市场,不是最好的时机是什么呢?羊价最高的时候,他用最高价买了羊,然后不懂技术,买了羊回来以后,就得养呀。结果羊要生小羊了,他没有养过羊,不知道这是要生了,他也不会接生,再一个有大批的羊死亡,死了一百只,每只母羊,他买的时候1500左右,他前前后后加上死的别的羊,损失了20万。那个时候是这样,他不坚持的话,他所有的损失没有翻本的机会了,他坚持的话,没有几只羊了,因为他借了20万的高利贷,在去年的时候,就这个时间,他有110只羊,可以卖了。是这样的,但是去年的时候,他养羊已经有四年多了,110只羊在能卖的时候,市场价是每斤6块钱,这几年借高利贷,利滚利,到去年能卖羊的时候,他的羊得卖到每斤9块钱才不赔钱,他卖6块钱就赔钱。如果羊不卖,110只羊的饲料钱很多,而且马上要过年了,他的高利贷又逼着他还,他过不了年。所以,他就找到我。我知道之后,我就用我的官方微信,我做了一条微信,在我的朋友圈里,在我单位的,凡是我所有朋友当中,发到我的朋友圈里都发了。还有第一时间安排记者过来参与报道,通过新闻报道,帮他卖羊,我必须解释的是什么呢?我们有很多力量发动起来买他的羊,他的110只羊,我要发动一个餐饮企业买,没有问题,但是人家看了之后有一个问题,他的羊不符合哈尔滨所有餐饮企业的需要。涮羊肉,用的是羔羊,它这不是羔羊,用来做烧烤,这个羊又太大。于是,就只剩下个人买。
我发动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把这110只羊用每斤9块钱的价格全部买走了。这件事,村民都知道,对我比较信任。后来我还帮助村民卖树,两件事,让我们所有的村民都比较信任我。所以,有一些工作相对就好开展一些了。
主持人
这是心和心的交流,贴心之后很多群众工作才好做。您任期是几年?
范光来
正常任期是一年。2015年到2016年,一年任期满的时候,我又申请了一年。
主持人
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范光来
申请这一年有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我的产业角度,我自己确定一个精准扶贫的项目,林下黑猪养殖,可以说这个项目的规模比较大的了,1200头猪的成本在这儿,老百姓贫困户的参与在这儿,我是8月8号才启动的这个项目,如果我要9月份、10月份就走的话,我估计这个项目接下来再推动会很困难,百姓就不信任了,因为我发动村民养的,猪刚进我就走了,这是一个很大问题。我给大伙儿设计的林下黑猪,我都没有进行呀,这是一个问题。还有县里面希望我做一个林下黑猪养殖全产业带的规划,来继续推动这个实,这个任务是刚刚启动,我也不能走。
再有一点,跟这些村干部、百姓好多人都已经有比较深的感情了,因为有一年时间的接触了,大家都是有感情的。还有一点,很实在的讲,我走了,因为我知道台里有一个要接任的,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是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和当地从县里面到村里面的人处得比较好,就是比较融洽,处理事情、沟通事情、协调事情就很方便,我的同事接替我的话,还得从头再来,这个时间就浪费了。再有,他接任我的话,这个项目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不是说他就能做好的。我这个项目相当于弄了一段就走了,因为我对这个项目整个规划、设计、外围资源的调动、参与,我是完全掌握的。所以,我来推进很多工作是非常好推进的。如果我没有完成,在这里面信息会缺失,有些事情效果还达不到,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申请了必须坚持一年,坚持两年的任期做圆满。
主持人
驻村第一书记都是挂职的,任期结束之后,他们带来的新的思维或者引进新的项目,在离任之后,如何贯彻、可持续实施?您有没有这个担心?
范光来
我的这个项目,到明年开春之后,就相当完整地做了一遍,接下来我们村里面这些人全都参与了,都有经验了,谁来都可以做了。最关键的一点,把全县的林下黑猪养殖产业做好规范的话,仔猪繁育做好的话,县里面自然就会把林下黑猪当做主导产业去发展推进,有县里面这样一个全力推进的话,我所在和乐村,加上我在另外一个村的两个基地,我就完全可以放心了,他们可以成为全县主导产业的两个主要的力量,不会因为我走了,或者别人来了怎么样了,对他们有影响,对他来说没有损害,自然还是一个正在往前去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我能放心的事。
另外,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好多人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规划的项目都是好项目,我们做的市场开拓,都是很好的。但是有一点,一个人走了之后,怎么延续?怎么去做。很多人都面临这个问题,原来的项目是好项目,人走了,换人了,可能就把它又萎缩了,把作用发挥小了。所以,我想我这两个点是两个小点,如果把县里的大点做大之后,大点能托住两个小点,按照健康的市场模式去发展,这是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