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08:43:40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郭强
提起孟广臣,喜欢文学的中年人会眼睛一亮:那是咱京郊最老的作家之一啦。没错,他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提笔写作直至今日,活跃了半个多世纪。虽然他一直居住在延庆,文学作品“玩”的是乡土,但他的大名早已“飞”出了延庆……
●“跃”出来的诗人
孟广臣是延庆区刘斌堡乡周四沟村人,青少年时期在兵荒马乱中度过。1947年,当时延庆的红色政权四海县成立了游击高小,全县选学生,孟广臣就是其中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为数不多有文化的人,孟广臣成了教师,从1950年开始,他在延庆最偏远的深山区茨顶教书,一待就是20年。
1955年,孟广臣到宣化师范进修学习,文笔不错的他,写的文章在宣化地区中等学校征文比赛中拿过二等奖。然而,他正式的文学生涯则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当时,上面派任务写诗。“那时所谓的诗,其实就是四六句顺口溜,我因为多读了点书,编得比没文化人高些。头天晚上编好,第二天让学生站在山头拿着喇叭筒子播放。后来,我把一些感觉比较好的诗歌寄给县文化馆,没过多久,居然给发了,虽然是油印刊物,我也很高兴。”孟广臣笑着说。
此后,他抱着试试的心态,给《北京文艺》寄去了一大摞诗歌,却没有留下名字。编辑辗转与他取得了联系,开始刊发他的诗歌。再后来,孟广臣的诗开始走出了延庆——《农民报》、河北的文学刊物《蜜蜂》《俱乐部》陆续也刊发了他的诗歌。
他就是这样从“大跃进”“跃”出来的诗人。
●扎根在乡土文学中
中国文史出版社即将出版的6卷本《孟广臣文集》,3卷小说、1卷诗歌、1卷杂文、1卷民间故事,字数超过200万字,记录了孟广臣50年伏案笔耕的艰辛历程。这其中最重大的成就当属小说。
孟广臣的小说,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代表。
学者郭小聪说:“他的小说,像是我们这个时代默默留存的民间传奇。如果说,浩然及其他许多农村题材作家是着重为反映一个时代而写……那么,孟广臣笔下的农村人物和故事则像是世世代代存在的,并未特意说明什么,却自有一种历史的氛围在。”
浩然曾说:“老孟有一座令人艳羡的生活素材的大水库。如今虽然没有完全封闭着,也没有完全启开……老孟一直在努力地启动着他那水坝闸门。”
多年的农村生活给孟广臣带来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当第一步迈出后,孟广臣一下找到了感觉,紧接着陆续写了《母女俩》《流水欢歌》等小说出来,并迅速发表。《流水欢歌》在《北京日报》发了一个整版,并被北京琴书表演艺术家关学增改编为琴书进行了广泛演出。
几十年来,孟广臣出版、发表了《村里人》《王来运经商记》《三个属羊的男人》《阪泉儿女》等7部小说集,无一例外,讲述的都是他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直抵人类生活最普遍的情感,反映着农民苦涩的沧桑。
“我出身就是农民。从小在农村长大,前几年还想搬回村子里住,可跟我平辈的人已经不多了,没了聊天的人,也就打消了念头。但我总认为,中国的许多美好传统,时到今天,大部分都保存在农村。农民朴实啊,那种农耕文化的精神深处,是汩汩流动的脉脉温情。”孟广臣说。
●把文学创作融入生命
对于“乡土文学”这块民族的精神家园而言,孟广臣正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守望者。
孟广臣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在刚退休的几年里,他给自己定下了紧密的写作时间表。2000年,他在写《烽火长城》这本书稿时病倒了,但为了不耽误进度,他拖着病体,加班写作。2003年,年过古稀的他也赶上了时髦,学会了用电脑写作,按他的说法就是,写作也得与时俱进。2005年,孟广臣出版了《阪泉儿女》《拓荒》两部长篇小说,改写了延庆没有作家写长篇的历史。
2015年,年过80的孟广臣不辞辛苦,出版了一部厚重的《吾土文心——延庆文学六十年杂忆》,回顾了延庆60年来文学事业的发展。在这本耗时两年写作的书中,他以诗歌、散文、小说、曲艺和民间文学等发展史为纲,按不同时期的典型人物分类,全景式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名延庆较有建树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梳理了延庆区有影响的文学活动,并配以不同年代文学活动的珍贵照片。孟广臣在书中对每位作者的代表作及精彩章节都作了介绍、点评,使这本书成为史料、文学内容丰富的书籍。
“文学创作和我的生命已经融在一起,只要我能思想,能动笔,我还会写下去。”84岁的老作家孟广臣依旧壮心不已,最近他的一本20万字的抗战小说就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