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狗不咬书记”徐勤生

2016-10-13 09:10:4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郑生竹、赵久龙

  1200多亩平整田地、30多公里水泥路、160多座LED路灯、12座桥梁、2个文化礼堂、10处公共健身场所、每年80多场文化演出……“自徐书记上任以来,我们村真是旧貌换新颜。”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徐庄村村民朝林祥高兴地对记者说。

  朝林祥所说的徐书记,名叫徐勤生。2012年9月,作为泰州市第三批机关选派干部,徐勤生作为副处级干部履新徐庄村党支部书记。

  “我来徐庄村之前,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极为落后,村集体不仅负债400多万元,而且每年仅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是高港区穷得出名的‘后进村’。”徐勤生说,组织部门选派他到徐庄村,是希望他能“啃一啃硬骨头”。

  村民孙伯进告诉记者,“徐书记来之前,村里只有通庄大道是水泥路,其他都是土路,他承诺要在三年任期内让家家都通上水泥路。村民们拍手称赞,但心里也很怀疑,这可不光是钱的问题啊,还有各种矛盾和难题需要化解。”

  在修筑村东2组一条通往村里的主干道时,村民于振民家的围墙超出规划线路80多厘米,因老于一直倔着不愿意将围墙拆除,村路一直没修成。

  徐勤生花了近半年时间多次上门给老于做思想工作,最终老于答应拆掉围墙,村委会也帮他家重建了围墙。“过节送点慰问品,平时多点关心,将心比心和他们说理。”徐勤生说。

  履职四年来,徐勤生带领村干部修筑30多公里水泥路,把全村各家各户串联起来,连村里的千亩良田内也都修了水泥路,纵横交错,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

  徐勤生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平整土地,方便农机下田进行机械化耕作,提高种植效益。“以前田地高低不平,而且到处是河道,耕作很困难,徐书记带领大家进行土地平整之后,我们承包的田地增多了,种植收入也增加了。”种粮大户王艳承包经营了徐庄村600多亩田地,说起徐书记是赞不绝口。

  “四年来,徐庄村花了近250万元用于平整、复垦土地。没有一分地撂荒,没有一块农田受淹。”徐勤生自豪地说。

  徐庄村的田地90%都已租给种粮大户,像中国多数的乡村一样,这里也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小孩留守在家,全村2968位村民,有1200多人在外务工。不再种地的村民,通过在家加工绳网带以及到农场、村里工厂上班等,一年也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

  徐勤生告诉记者,村委会研究决定将村里一块170多亩的水稻田用来开办家庭农场,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家庭农场生产的绿色稻米卖6元一斤,一年有40多万元的收入。”

  徐勤生上任前徐庄村负债400多万元,通过修建标准化厂房出租、出售秧苗、开办家庭农场等方式,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现在徐庄村集体账上已有500多万元存款,如今的徐庄村已被建设成为江苏省三星康居乡村和江苏省生态村。

  “他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到家庭农场除虫,年纪这么大了,叫他少吃点苦,听不进去啊。他就是要找事干,闲不下来。”徐勤生妻子唐红梅心疼地说。

  任徐庄村书记前,徐勤生是泰州市广播电视台副调研员。徐勤生说,他最牵挂的,还是农民,1990年到2006年曾在口岸村当了16年的村支部书记,耕田、耙地、撒种,他都是行家里手。

  2012年,当时59岁的徐勤生即将退休,退休后他可以选择到哥哥办的大型药企工作,年收入至少20万元,但他还是想回到自己熟悉的农村去。“我想到农村去发挥余热,兜转一生,回到原点,不变的是农民情节。”徐勤生说。

  “平时他经常到老百姓家里多坐一坐,去得多了,村民家的狗见他都不叫了。”徐庄村副主任杨玉梅说。徐勤生认为,做好农村工作,要做到“脸熟、路熟、地熟”,村民们都称他为“狗不咬书记”。

  “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86岁的原口岸镇党委副书记戚正欣这样评价昔日的老部下。杨玉梅说,去年因三年任期届满的徐勤生,被村民自发联名请求留任村第一书记。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