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0 09:25:3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春惠、罗宇凡
贵州省晴隆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区域,大山上遍布石漠,土地破碎。雨水一来,又将薄薄的土壤冲走露出岩石。人们在这块异常贫瘠的土地上耕种着,贫困如影随形。
已故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在晴隆工作期间,认准了发展种草养羊产业来破解石漠化严重、贫困面大两大困局,带领晴隆县探寻出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并举的产业新模式,被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羊书记”“羊专家”。
深入调研学习:自己成“羊行家”
姜仕坤(左三)在大田乡走访贫困户(2016年3月8日摄)。
20多年前,晴隆就开始探索种草养羊扶贫的路子,在羊的育种、繁殖、经营上取得成效,一批养羊户走上致富路,逐渐形成了发展山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
“晴隆多山少地,发展山地畜牧业得天独厚,‘晴隆模式’能不能全面铺开,成为兼顾解决石漠化和贫困问题的产业?”2010年初,姜仕坤刚到任晴隆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时,提出设想。
最初的“晴隆模式”就是借助扶贫项目,县草地畜牧中心把母羊“借”给农户养,产出的羊羔归农户所有。此模式的优势是,养羊户没本钱也可以养羊,减轻了经济负担。但由于羊产权不明晰,现有经验只是扶持了一批养羊大户,散户受益面不大,很多养羊户觉得是在为“公家”养羊,发展动力不足。
“晴隆模式”的创始人、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说:“一些散户责任心不够强,一些母羊生病没发现、没及时医治而死亡,导致国家和农户‘两头损失’。”
姜仕坤不断下村调研,直奔农户的羊圈,了解养羊户有什么具体困难、哪个季节羊群最容易发病……
姜仕坤隔三岔五找张大权沟通,几乎所有的话题都是种草养羊,就在姜仕坤病逝前几天深夜,还打电话向张大权询问细节。
茶马镇镇长田志敬曾在大田乡分管种草养羊,姜仕坤常向他取经。姜仕坤对他说:“你是真正抓这个产业的实践者,跟农户最贴近,最清楚农民担忧什么、想要什么,你的意见很重要。”
姜仕坤的办公室和宿舍里堆放了许多种草养羊的书、资料,还有几大本笔记、摘录和思考。
“姜书记把专业知识都消化了,是个行家了。”张大权说。
着眼脱贫效应:农民成“羊主人”
姜仕坤(中)在光照镇与养羊户交流(2012年5月21日摄)。
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后,姜仕坤对当地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养羊的根基只有放在散户上,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脱贫致富的效应。”
姜仕坤对传统的“晴隆模式”进行升级,打破以前借羊给农户养的模式。由县里为农户提供低息小额贷款,让农民自己购买种羊养殖,再由县草地中心提供技术指导。此外,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只要养羊户按照标准修建的羊圈,最少补助4000元;标准化养殖户购买农机具、兽用器械、羔羊料等都有补贴。
“让老百姓利益最大化,从为草地畜牧中心养羊转变为给自己养羊。政府做好协调银行贷款、防疫等服务工作,其他都交给老百姓。”姜仕坤说。
事实证明,通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草地畜牧中心等一揽子解决养羊户技术和防疫问题,农民拥有了羊产权,有了种草养羊的积极性,也有了一定压力,羊反倒养得更好了。
改良助推收益:农民争养“晴隆羊”
姜仕坤(前右)在沙子镇调研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2013年6月14日摄)。
姜仕坤调研了解,上等的绵羊肉1斤在市场上能卖出约120元的价钱,但再好的山羊肉1斤只能卖70元至80元。国内肉羊市场绵羊肉占到百分之七八十,而晴隆一直以养殖黑山羊为主。
姜仕坤提出:“提高绵羊养殖占比,提高农民养羊收入。”
晴隆科研人员通过对外合作,邀请世界知名专家,以本地湖羊、新西兰的克尔索羊为母体(绵羊),澳大利亚的杜泊羊和澳洲白(绵羊)为父本,依靠胚胎移植及选育,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
“我们做了胚胎移植,加入本地羊的适应性,甚至还成功克隆出了一只羊。一个省级单位才能做的事,一个县做出来了,这源于姜书记的重视和支持。”县草地畜牧中心副主任刘树军说。“晴隆羊”已是第六代,长得个大体肥。
而今,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养上了绵羊。可是又出现了新问题,2012年夏季起,好几个村养的羊不同程度出现腐蹄病。
原来,杂交羊的羊蹄没有黑山羊蹄坚硬,而晴隆雨水多,羊常在潮湿的地上走,再加上一些养羊户没及时清除羊圈里的粪便,羊蹄经不住湿气侵蚀和粪便浸泡就烂了。
“布依族人民喜爱住在水边的吊脚楼上,养羊能不能用这个思维?”姜仕坤提出。
张大权与技术人员立即着手羊圈改造:在羊圈里悬空铺上一层木板,木板间留有空隙,以便羊粪漏下,保持木板干爽。住上“吊脚楼”后,羊的腐蹄病很快就好了,为大规模推广“晴隆羊”养殖扫除了一大障碍。如今,晴隆县绵羊养殖占比不断提高,已达到50%。
“种”“草”相得益彰:“产业”脱贫凸显
在姜仕坤的不懈努力下,短短6年时间,晴隆的山地畜牧业飞速发展。
2013年初到2015年底,晴隆羊存栏总量从30万只发展到52.8万只,种肉羊基地由过去的20个发展到88个。
目前,种草养羊产业已覆盖全县14个乡镇29000户,养羊户创收总额超过4亿元,脱贫农户不断增加。
同时,种草得到长足发展。科研人员培育出了适合南方草山薄土层的“皇竹草”等3种饲草,不仅长得高,而且根系固土效果好。许多农民改种牧草后,年收入翻了两番。
沙子镇三合村村民过去都种植传统作物苞谷。2015年,全村700多户中有310户种草,当年共收草3010万斤,收入600多万元,种草村民年人均收入达8000多元。有的人家种草年收入达十几万元。“刚开始动员大家种草挺难,才一年,不用动员很多人就去种了。”村委会主任邓吉龙说。
2013年初到2015年底,晴隆县人工种草由20万亩发展到48万亩,晴隆的山头被点缀得碧绿青翠。可喜的是,随着草场面积的扩大,晴隆石漠化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2年初至2015年底,晴隆县的贫困人口从16.19万人减少到7.9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2.2%降至25.1%,种草养羊产业所做贡献超过50%,已成为晴隆脱贫攻坚第一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