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7 11:03:4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房山区娄子水村御蜂堂蜂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旭,靠辛勤劳动,带领165户农民酿出了甜蜜事业。28岁的杨旭,如今已是一家年利润达600万元的合作社理事长。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功,与他勤劳勇敢、团结创新的精神分不开。
3年前,杨旭大学毕业后,返乡帮父亲打理合作社,将眼光转向了蜂蜜市场。经过走访和市场调研,杨旭发现多数蜂农对外界市场不够了解。“如今的市场早已不是单一原蜜市场,而是一个产品需求多元化、产品生产合作化、市场组织规模化的大市场,合作社必须转型。”杨旭说。
田国红是泗马沟村蜂农,但由于信息不畅和交通不便,每年都有蜂蜜滞销。起初,田国红听说杨旭要转型发展蜂产业,还有些瞧不上。令她没想到的是,去年,杨旭建起了蜜蜂文化体验厅,吸引游客8000人次,并在体验厅开设DIY蜂蜜香皂等项目,提高蜂蜜附加值,利润提高了5倍。田国红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合作社。
杨旭还将目光瞄准互联网,拥有了网站和网店,产品销往全国。“万事开头难,对蜂农来说,不关注你说什么,而是看你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杨旭说,最早决定做这个项目时,冒着资金短缺的困难和蜂农的不信任,他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
田国红说,如今家里养了100多箱蜂,年产量5吨多,每公斤能卖到14元。在合作社的帮助下,蜂蜜销路有了保证,养蜂技术难题也都得到及时解决。
在杨旭的带领下,包括生产、授粉在内4家农民合作社和1家加工企业,建立联合社,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年产量达600余吨,推出了蜂花粉、蜂胶、蜂蜜面膜等深加工产品。
挑战和突破是杨旭发展蜂蜜产业的理念。上月,他带着收来的30吨蜂蜜去秦皇岛送检时,检出了“混合糖浆”。“涉及18户蜂农,难道有人在蜂蜜中掺假?”杨旭说,他顶着压力,挨户询问蜂农放养蜜蜂的路线。在询问中他得到一个线索,有一户蜂农的蜂蜜是从外地收购的。
带着这一线索,杨旭通过咨询专家了解,这群蜜蜂很可能吃了含糖分的东西,产出了甘露蜜。杨旭说,目前合作社所收蜂蜜全部贴上了二维码,能追溯到蜂农姓名、产蜜时间、产地等详细信息,从源头上保证蜂蜜的质量。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在杨旭看来,长征精神与蜜蜂精神有很多共同点,都蕴含着勇敢、团结、勤劳和不懈。一次次考验,让他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本报记者 褚英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