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抗洪书记”尹建平的最后抢险瞬间

2016-07-29 11:48:4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杨丁淼、陈诺

  三龙村的乡亲们听说,54岁的老书记尹建平终于要“回家”了。

  这个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的小村子,这些天来村民们一直企盼着出现奇迹——他们的村支书,因连续抗洪五天五夜劳累过度诱发脑溢血致脑死亡,正在几十公里外的医院抢救。

  然而,奇迹终未发生,11日晚9时,他们的村支书还是走了。

  时间回到今年6月30日夜,三龙村大雨如注。7月1日凌晨,尹建平再也睡不着觉,起了床拿上手电筒,不顾滂沱大雨,赶忙带人上岗巡堤防汛。

  三龙村所在的小荒圩,素来“十涝九破”。最要命的是,一旦小荒圩破圩,与之相连的其他圩口也将成为一片汪洋。

  1日凌晨5时,三龙圩堤出现多处塌方、渗漏和管涌,尹建平和村里的青壮劳力上堤抢险,围堤设障,一直干到上午10点,又听闻洪水淹没了10多户人家,尹建平又忙不迭安排专人转移受灾群众。

  “险情在哪里,他人就在哪里。”三龙村村委会主任裴善权告诉记者,尹建平白天巡查抢险,晚上在村部值守,“村部里哪能睡得踏实,险情随时都会发生,他最多只能在椅子上眯一会”。

  险情接二连三。7月2日凌晨,三龙圩河堤出现80多米的塌方。裴善权看到尹建平当时几乎是“拖着走”,用一根塑料管子当拐杖,一步一挪地赶到了塌方点。“他的脚磨破了也不肯回去包扎,说党员干部必须在一线。”

  丈夫两天没回家,尹建平的妻子严守英坐不住了,她知道丈夫身体虽硬朗但高血压的药一天都不能断。“我要去给他送药,他却说我添乱。”严守英说。

  三龙村既有山又有圩田,山上还有几座水库,从东山上流下来的泥水和一刻不停的雨水,让三龙圩田旁的运粮河支河不堪重负,如果这里一旦“失守”,圩田内5000多亩农作物将面临绝收,防汛形势非常严峻。

  7月5日凌晨,由于连续多日的强降雨,降水量已达到历史极值,三龙电站和唐刘电站的几台排灌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着,圩里的水仍然有增无减。放眼望去,偌大的三龙圩曾经的绿色农田,已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尹建平心急如焚。“不能等靠要,我们自己建排水站!”他当机立断。

  在他的统筹安排下,村里紧急调来了排水器械零部件。不会安装,他就找来村里的电工现学现装;缺少泵管,他又请来木工,用木板定制水槽……一个临时的排水站在他的运筹安排下,几小时内就建起来了。

  看着白花花的水从圩田里抽出,三龙村的乡亲们拍手庆幸,“尹书记真靠谱,农田保住了!”

  然而,乡亲们却没有发现,他们的尹书记脸色苍白,头上已经分不清哪些是汗珠哪些是雨点。

  “防汛抢险这几天,尹书记和我在一条埂上,装泥、背口袋、垒坝……”70岁的村民裴吉祥回忆起那天尹书记最后在圩埂上的画面,抹着眼泪说,那天暴雨持续在下,尹书记全身都湿透,趴在他耳朵上讲“老裴啊,我实在支持不住了”。

  直到7月5日晚上7点,持续工作五天五夜的尹建平才在同事们的再三劝说下,回家稍歇。结果唠叨着换身衣服就回大堤的尹建平瘫倒在家中床上,再也没有睁开双眼。

  当天晚上,尹建平被紧急送往医院,被诊断为劳累过度诱发脑溢血,由于丘脑出血病情严重,临床诊断为脑死亡。经过6天抢救,终还是无力回天,尹建平离开了。

  在尹建平的办公桌上,日历定格在7月5日,上面写着“小雨”“防汛”,那根陪伴他度过了五天五夜的塑料管子拐杖,静静地靠在值班室的床前。

  那一天,村民们自发地前来给尹建平送行,接他回家的路再熟悉不过,大家心里明白知道,村里的每一条水泥路,从招标、施工到验收都凝结着尹建平的心血。

  含山人把“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的热心肠叫做“苦家心”,尹建平就是公认的“苦家心”。不少村民追忆起老村支书的往事,难掩怀念。

  治水患一直是尹建平最大的心事儿,三龙村村民告诉记者,几年来,村里投入了大量精力物力,加固圩堤,兴修水利。今年又到处“化缘”,修成了一条宽敞的防汛道路。建成那天,尹建平有些感慨:“路修好了,我们就绝不能让大伙儿再受灾。”话才说下,这场前所未有的暴雨就来了。

  74岁的郑前树说,今年的雨足够把过去的圩埂冲破好几遍,但是在尹建平的指挥下,愣是有险无灾。

  记者如今在三龙村看到,十多天前几乎漫堤的汹涌洪水渐渐退去,村中临水河岸整齐地码放着一尺高的土方,最长的近2公里。一面是依旧湍急的河水,一面是绿油油的稻田,没有一处被淹。而这一切,尹建平却再也看不到了。

  环峰镇镇长马仲和说,尹建平日思夜想的两条新路今年已进入招标阶段,明年就能建成;他一心想搞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农村电商,我们会承接,让“苦家心”精神传承不息。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