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1 21:53:2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晓伟
湖北省孝感市孝感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汤俭民35年如一日,在基层开展香稻育种工作,长期辛苦劳作让他的双手布满老茧。
新春伊始,在全国各地正陆续进入紧张的春耕生产之际,2月25日,农业部召开了“第五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及首届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座谈会,表彰获得第五届中华农业英才奖和首届“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称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10名第五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和10名首届“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从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手中接过奖杯。
这些受表彰资助者中,既有坚守在农业科技创新一线的科学家,也有在田间地头忙碌半生的农技推广模范。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奉献奏响了中国农业跨越发展的铿锵乐章。
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这是一份“群星闪耀”的名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有着中国农业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中华农业英才奖,主要用于表彰奖励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从2005年设立至今,共评选五届,已有数十位杰出的“三农”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
与以往一样,此次表彰的10位新成员都是走在农业科技创新前沿的科学家,他们中既有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也有在应用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他们都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强国贡献了自己全部的智慧与力量。
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有着作物种质资源“守护神”之称。数十年来,他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推动了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成为我国继董玉琛院士之后的作物种质资源学科带头人之一,为作物种质资源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让每一滴水生产更多的粮食,让每一寸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这是石家庄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进考的奋斗目标。他40年始终坚持在科研第一线,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育成小麦品种2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6项;增产小麦105亿公斤,节水125亿立方米,为我国严重缺水的海河流域小麦生产做出了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姚斌,把自己擅长的生物技术方法创新性地应用到饲料用酶制剂的研究上,创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饲用酶产品并大规模应用。他利用饲料用酶技术生产了植酸酶产品,如今这些产品已经占据了国内植酸酶市场90%以上的份额,60%以上的产品实现出口,国外产品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扎根基层,“最美农技员”绽放田野乡间
冬日的江汉平原上覆盖着一层薄雾,远处的村庄若隐若现。在稻田边上,汤俭民和种稻大户周尚文蹲着,翻看着稻茬,“还好,没有什么虫卵。”汤俭民说。每年香稻收割后,他都会到种植户的田里查看。
汤俭民是湖北孝感市孝感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35年来,他先后承担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有40余项,均圆满完成了任务。同时,他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开展香稻育种工作,拥有近万份香稻育种材料,为今后培养更好的香稻品种打下良好基础。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离不开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为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农业,2015年农业部首次举办“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遴选活动,经过严格的程序,挑选出了10名“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这些获奖者都是扎根基层数十年,是群众心中的“最美农技员”;他们技术精湛、服务到位、作风优良,为“三农”建设奉献毕生心力。
“蓟县有个李大棚”,说的就是天津市蓟县农业局蔬菜技术服务站副站长李春生。他有一本特殊的相册,近百张相片里几乎没有什么人物景致,全部是温室建造、蔬菜种植的内容。
1993年,在蔬菜站当了多年农技员的李春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学习技术,帮助农民建温室。1994年,李春生开始独立包村指导,负责林庄户村24个温室的建造与蔬菜生产。他没日没夜地守在建棚场地,3个月后,温室终于建起来了,他又挨家挨户地指导农民打药管理。
一年下来,一个棚收入1.5万元。农民尝到了丰收的喜悦,李春生的大棚技术也一炮打响,他被农民亲切称作“李大棚”。他在林庄户村一待就是8年,指导了蓟县乡镇630多户农民,改造蔬菜大棚3650亩。2000年李春生回到县城后,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建成了国内第一栋内保温日光温室。
吉林省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有“东北粮仓”之称。近年来,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壤肥力降低等突出问题,2007年梨树县开始了“玉米秸秆覆盖生产体系创新与应用”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在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的带领下,梨树县农技推广人员经过9年的努力,完成了配套播种机的研发和生产,机械实现了国产化,系统总结了配套栽培技术,平均增产达到10%以上,生产成本降10%,推广面积已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3,玉米秸秆变废为宝,不仅有效地实现了黑土地的保护,同时缓解东北地区十年九春旱的困局。
期望: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实践
在各自岗位兢兢业业的努力,让这些人才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礼遇。在“第五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及首届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座谈会上,这20名优秀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受到了表彰,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亲自为他们颁发奖杯和证书。
当韩长赋握住汤俭民粗砺的手,心中十分动容:“握着他粗糙的布满老茧的手,我心生感动。我问他一年有多少天在乡下、在田里,他说有300多天。风里、雨里,和农民一起摸爬滚打,真的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老乡家。”
“你们每一个人都有很感人的事迹,你们的工作,彰显了农业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我代表农业部,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韩长赋的这番话,让前来参加会议的人才们备受鼓舞。他们纷纷表示,要再接再厉,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今天我怀着异常兴奋和自愧的心情前来参加会议。兴奋的是获得了中华农业英才奖这个崇高的荣誉;自愧的是我为国家做贡献的能力和实绩离这个荣誉有很大的差距。荣誉推动我在今后的岁月里去弥补这种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与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结缘60年,在大豆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会上,80岁高龄的盖钧镒激动地说,“未来,我将进一步致力于相应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尽力。”
在农技推广领域工作33年的王贵满说:“农业部授予我们‘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这个崇高的荣誉,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带着使命回去,在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展示农技人的风采,交上一份让农民、政府和自已都能满意的答卷。”
会上,韩长赋也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要求,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实践,为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