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2 09:49:3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晨
春节前,东莞“花农”周世明向记者发来了准备出售的一品红兰花的照片,红红的花瓣看起来喜气洋洋。每年春节花市,周世明都很忙碌,她被当地人称为“花仙子”。痴爱花的她潜心研究15年,用近百个品种杂交,培育出近400种不同花色的兰花新品种。
中等身材,带着一副近视眼镜,周世明在人群中并不显眼。辞掉医院药剂师的“铁饭碗”后,周世明一头扎进玫瑰花的种植中。在种花的过程中,周世明又偶然间与城市污泥打上交道。在8年时间里,周世明成功地将城市污泥转化成生物肥料。如今,她的这项技术正在帮助佛山等地解决城市污泥处理难题,其研发的生物肥料也帮助惠州等地的种植户增收。“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在做农业,顺应社会脉搏和社会需求做农民。”周世明告诉记者。
痴情卖花辞掉“铁饭碗”
1962年,周世明出生于东莞,因为父亲平时喜欢种些花草,从小与花结缘。1981年春节,19岁的周世明在街上看上了一盆花,便想着买下来。“当时我口袋里只有0.5元,花农要卖2元。我就跟花农商量,能不能便宜点。正好那个花盆上有个缺口,花农就答应了。”周世明兴高采烈地捧着花回到家里,摆在客厅。“每天只要能够看到花,比做什么都感到满足。”从那时起,周世明经常会在家里种上一些花。
高中毕业后,周世明进入东莞市人民医院,当了一名药剂师。那时,在医院北门,经常有位阿婆拎着一只红色塑料桶,摆放着一束束水灵灵的黄玫瑰在街边出售。有一天,路过的周世明跟阿婆打趣说:“阿婆,这黄玫瑰2.5元好贵啊。”阿婆回应说:“后生女,这花是在广州才有,在东莞没有啊。”“我不信,东莞离广州又不远,广州能种,东莞就不能种?我试试看,种出来给你卖。”周世明对阿婆说。
随后几天,周世明把这几句话给忘了。当她再一次来买花时,阿婆却将了她一军:“你不是说种出玫瑰给我卖吗?”正是这句话,激起了周世明种花的决心。
但问题随之而来。“首先是去哪找花种?”周世明想起曾经上过课的广州南方医院里有成片玫瑰花,于是拉着丈夫直奔南方医院,不料无功而返。但他们一直从广州东方乐园找到华南植物园,最后辗转到白云山的一个苗圃场,才找到玫瑰苗。
带着2000支玫瑰花苗,周世明开始了种花之路。因为缺乏专业技术,玫瑰花成活率很低,“很可惜,第一次只收获了12支玫瑰。”带着这12支玫瑰,周世明找到卖花的阿婆。阿婆仔细看了之后,告诉周世明:“只有6支可以卖,0.6元一支,总共3.6元。”
当看到阿婆转手以1.2元一支卖出后,周世明不禁有点不平:“自己辛苦种了一年才赚到3.6元,阿婆仅一转手也赚了那么多。”周世明决定自己卖花。
此后,周世明白天到医院上班,下班后摆地摊。随着玫瑰花生意越做越大,1992年4月,周世明不顾身边人的质疑,辞掉医院的“铁饭碗”。1994年,周世明只身前往云南,“当时听人说,云南的气候和土壤都很适合玫瑰的生长。”从没有出过省的周世明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低头耕种。之后,她种的玫瑰开始从云南走向全国,甚至获得荷兰客商的青睐,销往海外。
成果已在佛山惠州等地应用
2004年3月,一个在东莞石鼓污水处理厂的朋友打电话给周世明,告知污水处理厂有一批污泥,询问她是否需要。种植玫瑰花多年的周世明当下就答应,“因为污泥是很好的肥料,而且又是免费提供。”但随之而来的难题出乎周世明的意料。
她发现处理厂的淤泥没有做化学净化处理,不能做肥料。就在一筹莫展时,北京农科院一位教授来东莞进行学术交流,周世明便向他请教。“那个教授写了一个配方给我。我就按照教授的方法去做,但仍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污泥还是臭不可闻。”
朋友和同事都建议扔掉污泥,但周世明不同意。“不论把这些污泥丢在哪里,都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污泥之所以臭,就是因为有不同的营养物,只是缺少相应技术进行处理,转变为有用的东西”。
把污泥转化为化肥,当时这类研究在全国都还研究得比较少。周世明的研究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她决心攻克这个难题。周世明首先邀请那位北京农科院的教授加入研究队伍,开始了长达8年的污泥研究。
2007年,经过两年多的攻坚,周世明带着团队成功实现污泥分解,生产出第一批污泥肥料。肥料经检验完全达标,然而,植物却不吸收。研发团队一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压力让周世明感到喘不过气来。
“科研团队的专家们也不想再继续研究,家人也劝说我尽早结束这场看不清前景的‘烧钱游戏’。”周世明选择了坚持,遍访国内外专家,“我每到一个地方,一听说有这方面专家,或是哪个学校里有人研究污泥,我都会主动去拜访。”一年内,周世明单枪匹马,拜访了国内外几十家专业研究机构,求教了60多名专家学者。
2011年5月,由周世明主导的《城市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一体化技术》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微生物降解有机肥在历经曲折后成功诞生。
周世明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研发出用于土壤改良和环境保护的生物制剂,解决污泥处理过程中的除臭、发酵、脱水等技术难题。在惠州市惠东县,周世明与当地科技站合作,对大面积农作物施用生物有机肥。在生活污泥处置上,周世明与佛山顺德、南海等地与环保企业合作推广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帮助处理当地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
希望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东莞这个“世界工厂”,由曾经四季飘香的农业大县逐步变成现代化都市。工业化让物质生活变得更富足,但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阳台绿化是周世明首先想到的绿色农业。“当时有朋友推荐阳台绿化,但是很多人进行阳台绿化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并不能使每个人都乐于参与环保。但是这种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既然花草的种植是兴趣推动的,那家家户户种菜这种经济效益的推动,总可以让每个家庭都愿意参与吧!”周世明激动地说。
沿着这个思路,周世明开始探索屋顶和阳台种菜的可行性,并将自己的想法与朋友们分享。周世明试图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屋顶和阳台种菜变为实实在在的产业链。周世明说:“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通过种植个性化的蔬菜品种,让不同家庭、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不同的生理需求,对提高人的身体健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当屋顶、阳台种植成为每个中国家庭生活中一部分的时候,建筑物也将会变成一座座绿意盎然的生态综合体。”
在研究生态农业过程中,药剂师出身的周世明发现了现代人身上的一个通病。“正常的饮食是三分肉、七分素,但是现代人却颠倒了。现在一些人的亚健康跟不合理饮食有关系。”周世明认为,生态农业改善的是跟人体健康有关的外部环境,但同样重要的是改善人自身的代谢循环。如今,周世明又开始扎进健康产业研究中,萌生了将蔬菜的成分融到产品中去的想法。
周世明的下一阶段目标,是希望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她还透露了另一个长远的心愿,希望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之后,建一所高档次的福利型敬老院来回报社会。(见习记者 邓强 记者 陈晨 实习生 尹培佩)